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199560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2)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2期
     这是为学生搭建的了解自然、熟悉社会、间接参与实践活动的动态平台。如校园内建有生物园、气象园、地理园各一处,供学生学栽培、学园艺、学饲养、学观测,初步了解一些天文和地理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锻炼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

    (5)家校平台

    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的信息交流平台。我校在校门外建了一个“家校心育平台”,这里常常吸引一些家长和关心学校教育的社会人士驻足观看。平台图文并茂,有“家长寄语”、“师生对话”、“校长悟谈”、“心育快讯”、“心理知识”、“专家论坛”等栏目,深受师生与家长欢迎。这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宣传,而且便于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提升了教师、家长共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传播了家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鲜活经验。

    (6)网页平台

    学校开办了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心理网页平台。定期开展网上论坛,让学生隐蔽地诉说自己的心事,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我校开设的心理网页平台具有丰富的内容,如“快乐童年”、“心理测验”、“为你解忧”、“家长寄语”、“教师在线”等。

    4.角色互动,营造动态“软环境”

    校园心理环境就是一个小社会系统,活跃在这个小社会中的学生、教师、校长、辅导员及校工等角色,相互交往就形成了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人际关系和学校风格。这种动态的、发展着的“软环境”对其中的每个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努力营造校园心理“软环境”就成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1)组织起来,在群体活动中铸造美好心灵

    首先,通过学校少先队把学生的课余活动组织机构建立起来,形成多元化的自我教育网络。如我校先后组建了“小百灵”广播站、“雏鹰行动”指导站、“心理剧社”辅导站、“心蕊报”编辑部、“小制作、小发明”科技活动兴趣室、“音乐、美术、摄影、书法”活动室等,给学生创造从课内到课外、从室内到室外活动的条件,逐步把静态的校园心理环境建设转化为动态的校园心理环境建设。

    其次,创设情境,开展“心理剧社”表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角色心理,在角色转换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向积极、正确的方向转化。

    其三,开展“四小”编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小记者”、“小编辑”、“小主持人”、“小广播员”的编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办报、办广播站、主持演播活动中体验社会上“大记者”、“大编辑”、“大主持人”、“大广播员”的职业道德心理,体验高尚,体验成功,体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其四,开展“心理氧吧”自我心理服务。我校的“心理氧吧”由活动室(含学生阅览室)和氧吧(学生聊天室、棋艺室)两大部分组成。“心理氧吧”是学生自己独立阅读心理书籍、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空间。阅览室订购了小学生喜爱的儿童画报、童话书籍、少儿刊物、心理杂志等,活动室为学生开辟了一条相互沟通、化解矛盾、增进友谊的“缓冲地带”。

    其五,开展“坚强俱乐部”活动。坚强俱乐部负责组织春游、远足、野营、登山、军训、长跑等活动,为学生创设锻炼意志、经受挫折、欣赏自然、陶冶性情等情境。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也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其六,开展少儿绘画书法展览活动。小学生绘画兴趣很浓。美术课堂上没画够自习课还要接着画,在学校没画完,回到家里继续画。有的还要把“作品”贴在墙上办起“家庭画展”呢!依据小学生喜欢绘画的心理,学校不定期地举办儿童绘画、摄影、书法展览活动,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迈向童话殿堂的“通道”。

    其七,开展“少儿艺术节”活动。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少儿艺术节”,让学生在“艺术节”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演出音乐、舞蹈、小品等文艺节目。在编创、排练、演出过程中,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特长,培养了积极情感和价值取向。

    (2)相互尊重,在平等交往中实现心理沟通

    缺乏心理沟通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这不是学生的过错,而是传统的“师道尊严”残余思想在学生心理上留下的阴影。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放下架子,变“教导员”为“服务员”,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服务。师生只有在平等的人际交往中才能实现和谐融洽的心灵沟通,学生信赖教师、崇敬教师的情感也会油然而生,进而会更主动地接受教师的心理服务。

    (3)师生共勉,铸造文明向上的良好校风

    一个文明向上的校风,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深刻的、久远的,甚至是终生起鼓舞作用的。校风是教师道德风范和学生道德行为及集体舆论的总和。 (吴禹春 王艳霞)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