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开发(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在我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地区和学校间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理论水平较低,理论指导实践不力,师资不足,专业人才发展较慢等。为了加快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是叶一舵教授提出了“建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每一个地区乃至每一所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叶一舵,2003)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开发适合具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就显得日益重要。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开发是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目前仍主要集中在比较宽泛的宏观层面,主要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进行探讨,同时,缺少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教育改革背景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教育改革是个系统的整体工程,离开教育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应该立足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结合中小学的教育改革,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的运行模式。
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模式化捉供了有利的环境。“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关于校本课程,学者有很多的定义和理解,但是不管怎样,校本课程应该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这一点已取得共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本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加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和发展。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培训也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校本培训是以教师的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以全体教师为学员(既是学员,又都是教师),本校校长和领导干部为组织者、领导者,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培训模式。(田爱丽,2001)校本课程、校本培训走入中小学,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校为本,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基础教育改革中,充分利用当前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的机遇,整合学校现有资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开发步骤
1.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际和现有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学校为主体,考虑学校的具体实际,依托学校的现有资源。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创造出学校特色,如何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如何与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整合成为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难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大框架下,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整合学校的现有资源,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项目。
2.设置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现有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基于心理健康标准提出来的,对于具体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则很少有学者进行探讨。而具体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难题。本校学生心理健康具体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应当以当前专家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为蓝本,另一方面应该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和本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3.确定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结合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从而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标准的差异。同时根据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确定本校及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4.制定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从纵向上看包括心理健康的观念、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能,从横向上看包括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活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叶一舵,2003)但是,这些内容如何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整合开发,则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难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开发就是以学校为本,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立足于学校现有资源和条件,结合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和具体目标,遵循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运行模式
对学校现有资源和条件评估后,制定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确定具体目标和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后,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已经初具雏形。然而最关键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如何运行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如何运行以及其运行的效率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运行,其思路是充分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利条件,把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以校本培训为基础,提升教师心理健康,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校本培训)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专职教师少,学校很重视但投入少,难于马上见效。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如果单靠几个专职教师的努力,缺乏其他教师的配合和学校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提高专职教师的素质固然重要,但是其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也需要提高。目前的校本培训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途径。
校本培训在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运行中起着基础的作用。(见图3)通过校本培训,不仅专职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和学科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示范带动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纷繁的工作中找准突破口,树立品牌,才能带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运行。学校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借助校本课程改革的浪潮,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本校的教师为主,立足本校,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框架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书本上缺乏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具有浓厚的“本土化”色彩,因此易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品牌,从而带动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刘良材)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开发是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目前仍主要集中在比较宽泛的宏观层面,主要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开展进行探讨,同时,缺少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教育改革背景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教育改革是个系统的整体工程,离开教育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应该立足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结合中小学的教育改革,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的运行模式。
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模式化捉供了有利的环境。“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关于校本课程,学者有很多的定义和理解,但是不管怎样,校本课程应该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这一点已取得共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本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加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和发展。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培训也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校本培训是以教师的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以全体教师为学员(既是学员,又都是教师),本校校长和领导干部为组织者、领导者,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培训模式。(田爱丽,2001)校本课程、校本培训走入中小学,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校为本,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基础教育改革中,充分利用当前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的机遇,整合学校现有资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开发步骤
1.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际和现有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学校为主体,考虑学校的具体实际,依托学校的现有资源。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创造出学校特色,如何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如何与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整合成为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难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大框架下,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整合学校的现有资源,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项目。
2.设置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现有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基于心理健康标准提出来的,对于具体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则很少有学者进行探讨。而具体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难题。本校学生心理健康具体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应当以当前专家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为蓝本,另一方面应该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和本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3.确定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结合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从而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标准的差异。同时根据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确定本校及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4.制定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从纵向上看包括心理健康的观念、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能,从横向上看包括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活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叶一舵,2003)但是,这些内容如何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整合开发,则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难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开发就是以学校为本,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立足于学校现有资源和条件,结合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和具体目标,遵循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运行模式
对学校现有资源和条件评估后,制定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确定具体目标和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后,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已经初具雏形。然而最关键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如何运行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如何运行以及其运行的效率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运行,其思路是充分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利条件,把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以校本培训为基础,提升教师心理健康,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校本培训)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专职教师少,学校很重视但投入少,难于马上见效。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如果单靠几个专职教师的努力,缺乏其他教师的配合和学校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提高专职教师的素质固然重要,但是其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也需要提高。目前的校本培训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途径。
校本培训在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运行中起着基础的作用。(见图3)通过校本培训,不仅专职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和学科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示范带动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纷繁的工作中找准突破口,树立品牌,才能带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运行。学校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借助校本课程改革的浪潮,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本校的教师为主,立足本校,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框架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书本上缺乏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具有浓厚的“本土化”色彩,因此易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品牌,从而带动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刘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