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质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面质,也称对质,也有人称为对峙或对立,是指咨询者当面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情感、观念、行为的矛盾,促使其面对或正视这些矛盾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咨询者实施面质的目的,并不在于向来访者说明他说错了什么话或做错了什么事,不是“指出错误”,而是“反射矛盾”。前者的重心落在纠正错误上;后者的重心则落在讨论问题、帮助当事人上。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有些来访者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或失败,在谈及自身的问题时显得躲躲闪闪,不肯正视现实。面质的目的就在于协助来访者认识自我,鼓励他们消除过度的心理防御机制,正视自己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
美国心理辅导专家伊根指出:面质已日益成为心理辅导的核心部分,它促使来访者发现自身言行中的种种自我挫败的表现,并努力加以克服。面质的意义不在于否定对方,贬低对方,教训对方,而在于开启对方,激励对方,使对方学会辩证地看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因此,在心理咨询中运用面质是非常必要的。
一、面质的意义
⒈有利于澄清来访者情感、观念以及行为上的矛盾,使咨询者把握来访者的真实感受
有些来访者存在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或者对自己的情感、观念比较模糊,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前后的言行或情感不一致。这时咨询者需要使用面质使来访者明确自己的言行或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咨询。
访:我特别讨厌我们班的一个男生,看到他,我上课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
咨:你是说你很讨厌他,他影响了你的学习。
访:对啊,您说他为什么这么讨厌?
咨:能具体讲一下吗?
访:他也没有招我惹我,但我就是看着他不舒服。
咨:那你这种感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访:这学期开始吧,所以他一看我,我就用眼睛瞪他。
咨:那你对他以前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访:(脸红)我以前很喜欢他。
咨:你讨厌他也许是你喜欢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不对?
在这个案例中,本来来访者非常喜欢这个男生,但是由于心理防卫机制的原因,她认为自己非常讨厌他;如果咨询者不能应用面质予以澄清的话,来访者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根本原因就无法找到,咨询目标也就不可能达成。
⒉有利于来访者认识自己对人、事的理解和要求与现实的差距,促使其自我思考,勇敢面对现实,从而改变原有的行为或认知
有些来访者在认知上存在误区,不愿承认现实,喜欢躲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敢承认自己与现实的差距。逃避虽然使他自尊心暂时免于受打击,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可能会给他带来更大的伤害。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面质。
访:老师,我最近几天感觉特别压抑。
咨:你是说这几天感觉很压抑,对吗?
访:是啊,这次单元考试我考得很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咨:你由此产生了心理上的落差,感觉很失落,可又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
访:是啊,考试时,明明会的题目都做错了,并且做得很慢,如果不是这样,我想我不会考得这么差的。
咨:你是说正是这两个原因造成你这次考得很糟,所以你感觉到心里很不平衡。
访:心里很不服气,凭什么初中时成绩比我差的现在比我考得好,都怪我太马虎了。
咨:你承认不承认,不管是马虎还是速度比较慢,都说明你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对吗?
来访者刚从初中升入重点高中,不太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因此,成绩有所下降。但是来访者却不愿承认这个现实(尤其当他看到初中时成绩比自己差的现在都比自己好时),这个时候他开始逃避。如果咨询者不使用面质的话,很可能会给他造成一种假象,并且会强化他的逃避心理。
⒊有利于来访者认识到自己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的误区,消除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与主观性
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可见,由于来访者在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上存在误区,会造成行为及情绪上的问题,但是来访者却认识不到这种误区,这时就需要应用面质,使其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从而加以改善。
访:如果她主动向我道歉,我才会与她和好。
咨:你的意思是她如果先提出道歉,你才会与她和好。
访:是啊。她伤害我太深了……
咨:所以你难以原谅她,对吗?
访:是啊,作为好朋友,她怎么能说出这种话……
咨:但是,你刚才提到,是你先伤害了她。
访:虽然是这样,但她不应该这样对我。
咨:假如你是她,你会怎么想?
访:(沉默)……
咨:你有没有感到你好像把责任都推给了她,难道你自己在整个过程中一点儿责任都没有吗?
来访者和自己的好朋友闹矛盾,她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好朋友,存在着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如果不指出她思维上的误区,她不但无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很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还会连连碰壁。
二、使用面质时需注意的事项
⒈面质必须以良好的咨访关系为基础,以充分接纳来访者为前提
因为面质所涉及的问题对来访者来说可能具有刺激性,有一定程度的威胁,有可能伤害来访者的自尊心,甚至导致危机的出现。有了良好的咨访关系,来访者在理智上就不会把面质理解成是咨询者对他的一种攻击。
只有充分接纳来访者,咨询者才能在面质中充满关怀,充满理解和真诚,降低或避免面质可能造成的伤害。
⒉面质要有事实根据,事件必须具体、明确
面质之前,咨询者必须仔细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充分把握各种信息,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在事实不充分、不明显时使用面质,给来访者造成小题大做、专门找茬的误解,进而影响咨访关系,影响咨询效果。
在使用面质时,咨询者必须具体明确指出来访者语言与非语言信息、前后看法差异或矛盾之处:若咨询者不能明确指出来访者的这些差异或矛盾,来访者可能会认为咨询者故意刁难而产生抗拒或争辩。对此,咨询者应审慎觉察来访者的差异与矛盾症结所在,让来访者心服口服。
⒊以尝试、试探的态度进行面质,避免辩解
咨询者用尝试、试探的态度进行面质,会给来访者留有余地,使其在心理上容易接受,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比如:“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你好像把责任都推给了她,仔细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在整个事件当中一点儿责任都没有?”以这种语气去面质,比 “我认为你在这个事件中也应负一定的责任”这种语气要委婉得多,从而使来访者更容易接受,进而反思自己。
咨询者进行面质以后,来访者可能会寻找种种借口拒不承认,这时候咨询者不应与之辩解,而应该认真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寻找机会进行下一次面质。
4.面质不宜一步到位,而应循序渐进地进行
即使充分发现来访者心理上存在矛盾或误区之后,咨询者也不要一下子指出他(她)的矛盾所在,否则会令来访者措手不及,无法从心理上接受,因此会产生防御心理,矢口否认。如果循序渐进、一步步,像层层剥笋一样,一一令其接受,到最后就会水到渠成。
访: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考试的时候偷看,而我没有偷看,所以考得很差。
咨:你是说,在考试时,很多人都作弊;但是你没有,因此,感觉很不公平,对吗?
访:是啊,气死我了
咨:因此,你感到很生气。
咨:那你有没有想过去偷看,反正大家都这样。
访:我绝对不会去偷看,那样不是自己真实的成绩,有什么意义。
咨:那别人偷看得来的成绩能不能代表他真实的成绩?
访:当然不能啦。
咨:假如别人都没有作弊,自己的成绩处于三十多名,你应该怎么办?
访:当然是奋起直追了。
咨:那现在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作弊,自己的成绩处于三十多名,你又应该怎么办呢?
访: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刘鹏志)
美国心理辅导专家伊根指出:面质已日益成为心理辅导的核心部分,它促使来访者发现自身言行中的种种自我挫败的表现,并努力加以克服。面质的意义不在于否定对方,贬低对方,教训对方,而在于开启对方,激励对方,使对方学会辩证地看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因此,在心理咨询中运用面质是非常必要的。
一、面质的意义
⒈有利于澄清来访者情感、观念以及行为上的矛盾,使咨询者把握来访者的真实感受
有些来访者存在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或者对自己的情感、观念比较模糊,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前后的言行或情感不一致。这时咨询者需要使用面质使来访者明确自己的言行或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咨询。
访:我特别讨厌我们班的一个男生,看到他,我上课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
咨:你是说你很讨厌他,他影响了你的学习。
访:对啊,您说他为什么这么讨厌?
咨:能具体讲一下吗?
访:他也没有招我惹我,但我就是看着他不舒服。
咨:那你这种感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访:这学期开始吧,所以他一看我,我就用眼睛瞪他。
咨:那你对他以前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访:(脸红)我以前很喜欢他。
咨:你讨厌他也许是你喜欢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不对?
在这个案例中,本来来访者非常喜欢这个男生,但是由于心理防卫机制的原因,她认为自己非常讨厌他;如果咨询者不能应用面质予以澄清的话,来访者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根本原因就无法找到,咨询目标也就不可能达成。
⒉有利于来访者认识自己对人、事的理解和要求与现实的差距,促使其自我思考,勇敢面对现实,从而改变原有的行为或认知
有些来访者在认知上存在误区,不愿承认现实,喜欢躲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敢承认自己与现实的差距。逃避虽然使他自尊心暂时免于受打击,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可能会给他带来更大的伤害。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面质。
访:老师,我最近几天感觉特别压抑。
咨:你是说这几天感觉很压抑,对吗?
访:是啊,这次单元考试我考得很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咨:你由此产生了心理上的落差,感觉很失落,可又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
访:是啊,考试时,明明会的题目都做错了,并且做得很慢,如果不是这样,我想我不会考得这么差的。
咨:你是说正是这两个原因造成你这次考得很糟,所以你感觉到心里很不平衡。
访:心里很不服气,凭什么初中时成绩比我差的现在比我考得好,都怪我太马虎了。
咨:你承认不承认,不管是马虎还是速度比较慢,都说明你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对吗?
来访者刚从初中升入重点高中,不太适应高中的学习方式,因此,成绩有所下降。但是来访者却不愿承认这个现实(尤其当他看到初中时成绩比自己差的现在都比自己好时),这个时候他开始逃避。如果咨询者不使用面质的话,很可能会给他造成一种假象,并且会强化他的逃避心理。
⒊有利于来访者认识到自己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的误区,消除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与主观性
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可见,由于来访者在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上存在误区,会造成行为及情绪上的问题,但是来访者却认识不到这种误区,这时就需要应用面质,使其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从而加以改善。
访:如果她主动向我道歉,我才会与她和好。
咨:你的意思是她如果先提出道歉,你才会与她和好。
访:是啊。她伤害我太深了……
咨:所以你难以原谅她,对吗?
访:是啊,作为好朋友,她怎么能说出这种话……
咨:但是,你刚才提到,是你先伤害了她。
访:虽然是这样,但她不应该这样对我。
咨:假如你是她,你会怎么想?
访:(沉默)……
咨:你有没有感到你好像把责任都推给了她,难道你自己在整个过程中一点儿责任都没有吗?
来访者和自己的好朋友闹矛盾,她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好朋友,存在着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如果不指出她思维上的误区,她不但无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很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还会连连碰壁。
二、使用面质时需注意的事项
⒈面质必须以良好的咨访关系为基础,以充分接纳来访者为前提
因为面质所涉及的问题对来访者来说可能具有刺激性,有一定程度的威胁,有可能伤害来访者的自尊心,甚至导致危机的出现。有了良好的咨访关系,来访者在理智上就不会把面质理解成是咨询者对他的一种攻击。
只有充分接纳来访者,咨询者才能在面质中充满关怀,充满理解和真诚,降低或避免面质可能造成的伤害。
⒉面质要有事实根据,事件必须具体、明确
面质之前,咨询者必须仔细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充分把握各种信息,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在事实不充分、不明显时使用面质,给来访者造成小题大做、专门找茬的误解,进而影响咨访关系,影响咨询效果。
在使用面质时,咨询者必须具体明确指出来访者语言与非语言信息、前后看法差异或矛盾之处:若咨询者不能明确指出来访者的这些差异或矛盾,来访者可能会认为咨询者故意刁难而产生抗拒或争辩。对此,咨询者应审慎觉察来访者的差异与矛盾症结所在,让来访者心服口服。
⒊以尝试、试探的态度进行面质,避免辩解
咨询者用尝试、试探的态度进行面质,会给来访者留有余地,使其在心理上容易接受,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比如:“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你好像把责任都推给了她,仔细想一想,你自己是不是在整个事件当中一点儿责任都没有?”以这种语气去面质,比 “我认为你在这个事件中也应负一定的责任”这种语气要委婉得多,从而使来访者更容易接受,进而反思自己。
咨询者进行面质以后,来访者可能会寻找种种借口拒不承认,这时候咨询者不应与之辩解,而应该认真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寻找机会进行下一次面质。
4.面质不宜一步到位,而应循序渐进地进行
即使充分发现来访者心理上存在矛盾或误区之后,咨询者也不要一下子指出他(她)的矛盾所在,否则会令来访者措手不及,无法从心理上接受,因此会产生防御心理,矢口否认。如果循序渐进、一步步,像层层剥笋一样,一一令其接受,到最后就会水到渠成。
访: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考试的时候偷看,而我没有偷看,所以考得很差。
咨:你是说,在考试时,很多人都作弊;但是你没有,因此,感觉很不公平,对吗?
访:是啊,气死我了
咨:因此,你感到很生气。
咨:那你有没有想过去偷看,反正大家都这样。
访:我绝对不会去偷看,那样不是自己真实的成绩,有什么意义。
咨:那别人偷看得来的成绩能不能代表他真实的成绩?
访:当然不能啦。
咨:假如别人都没有作弊,自己的成绩处于三十多名,你应该怎么办?
访:当然是奋起直追了。
咨:那现在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作弊,自己的成绩处于三十多名,你又应该怎么办呢?
访: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刘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