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9516
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长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4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一生的精神寄托。当我们做父母的在全心全意为孩子的未来精心设计并投入全部精力付诸实施时,可否意识到自己某种行动的错误性,可否意识到我们所做的努力是在为社会培养一个身心并不健康的接班人。

    一个人一生的成败与否取决予他对所经历问题的理解程度的深浅,并适时付诸于行动的决心大小与驾驭能力的高低,这非他人因素所能控制。人的一生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做家长的不能违背孩子成长规律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剥夺了孩子欢乐与自由,让他们违心的按照我们的设计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底。家长理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长。

    大多数父母在培养孩子成长方面存有私心。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精神支柱,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走自己的失败之路,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一些家长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再版,刻意地加以塑造:你要出人头地,你要样样第一,你不能够失败,你要次次成功。一个平凡的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平凡地度过一生,这种错误的观念致使许多孩子失去了童年的自由、青春的欢乐,过早地在心理上承受着不必要的压力;也让许多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快乐可言,渐渐患上了莫名其妙的心理疾病,身心不再健康。有哪一位父母敢站出来承认:我错误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孩子身心不健康的罪魁祸首。

    做父母的都很明白,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是平凡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我们的孩子为人父母时仍然会是这样。可做父母的在自己心里就是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仍在苦苦地做着一个不可能变成现实的梦。世间本是由众多的平凡人组成的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因为有众多的平凡人作衬托,才显现出个别几个人的伟大所在。如果说我们做父母的都想培养出伟大的人,到时我们的后代都成了伟人,众多的伟人云集一起,又显现不出伟人的价值来,那结果不仍然是平凡吗?况且,这种假设并不能真正的成立,原因就是我们都是平常的人,拥有的也是一颗平凡的心,所做的也是一些平凡的事,我们不可能人为地去改变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说,我们没必要为孩子设想惊天动地的事业,更没必要担心他们的未来能否让我们称心,孩子自有孩子的需要,孩子自有对未来的信心。

    今天的我们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非常快乐的。因为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青春是美妙的、成长的过程是自由的。当初父母并没有刻意培养我们的才能与兴趣,我们照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到了今天,一切顺其自然,没有他人左右过我们的意愿。到现在记忆犹新的是父母的教育方法特简单,就是思想指导:在这个年龄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至于听不听父母的话还不都是看我们自己的心情吗?自己想下功夫学习的时候,也没有父母在身边督促;自己想去玩要的时候,照样也把父母的教训当作耳旁风。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自己,旁人的刻意培养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以说,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必要为孩子的前途去劳心费神,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教育孩子能分清正确的是什么,错误的是什么就可以了。至于他是否遵循父母的教导,那就要他自己去摸索了。成功时他会继续前进,失败时他会从头再来,如此磨砺当会成就健康的人格。如果说强迫孩子始终走正确的道路,没有错误失败的挫折做考验,最终也还是将以失败而告终。矛盾的对立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人只有在矛盾的冲突之下才能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纯粹的正确道路与纯粹的错误道路都是不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接班人。

    拔苗不能助长。人类发展有他自身的规律,凡事要顺其自然,不能违背固有的规律行事,如果那样,反而适得其反。小羊能吃得到青草,骆驼能吃得到树叶,它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生存于世间。不能说小羊吃了青草,骆驼就会饿死,因为骆驼还能吃到小羊吃不到的树叶,它们各有所长,各有差异。人同样也是有差异性的,也是各有所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世界的多样性。家长教育孩子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没有必要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孩子。做父母的最重要的责任是让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使他们能有平常的心境,不能因为私心强夺孩子的自由,给他们的心理套上沉重的枷锁。如果孩子只有学好基础课的能力,则大可不必再增加其他的学习内容;如果孩子有两种兴趣,则完全不必要再培养他有第三种。

    “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自白有孩子的福气。父母要用一颗平常的心看待孩子的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郭家务中学) (曹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