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9396
诗歌鉴赏中审美心理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8期
     我问:古人喜欢咏物,以寄托自己的志向和情趣。古人经常借哪些景物来寄托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学生答:“梅、兰、竹、菊”四君子;岁寒三友“松、竹、梅”等。由此,学生还联想到许多托物言志的诗。

    我告诉学生:不仅要学古诗的美,还要学古人的高远志向、高洁情操,从古人的人格美中吸收营养,提高修养。

    如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审美能力?我尝试用审美心理理论指导诗歌教学,取得了一定收效。

    美学上讲:人的审美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联想、想像、情感和思维等心理形式,由表及里、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说,在审美过程中,人们先通过感官感知审美对象外在的、具体的形态,然后通过想像和思维的相互作用,对感知到的直观表象去粗取精、分析概括,加工成理性认识,达到审美感受中情与理的统一。

    诗歌鉴赏是人们对文艺作品的审美过程。教学中,我根据审美心理原理,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并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理性思维,使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提高了审美能力,还陶冶了情操。

    下面以一堂“古典诗歌情趣美”欣赏课来具体说明。

    利用课件 激发审美兴趣

    为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意趣美、画趣美、志趣美和理趣美的内涵,并在欣赏中接受思想美的熏陶,我精选了四首诗歌,即朱景素的《樵夫词》(清)、王维的《山中》(唐)、王安石的《北陂杏花》(宋)和欧阳修的《画眉鸟》(宋)。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件所提供的悠扬动听的古筝曲《渔舟唱晚》和富有感情的诵读《枫桥夜泊》,以及生动优美的画面和清晰明了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的耳朵和眼睛——这两个审美感受的主渠道产生了生理快感,学生的审美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然后,我引导学生由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感受“意趣美”;由唐代诗人郎士元的“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感受“画趣美”;由清代诗人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感受“志趣美”;由宋代诗人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感受“理趣美”。这样,学生在初步感知“四美”的基础上,更有兴趣,继续对“四美”进行理性欣赏。

    精心设问 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朱景素《樵夫词》,学生感知了“白云”、“青槐”、“深林”、“鸟”和“蝴蝶”等形象,然后我问:“你们最欣赏哪句诗的描写?”学生答:“后两句‘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我又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吗?”学生在回答中突出描述了樵夫挑蝶下山的细节。我再问:“‘挑蝴蝶’说明了什么?”有学生答:“山中花儿艳丽,花香浓郁。”又有学生答:“‘无意’一词用得好,山中若不是繁花紧簇,岂能无意带花却数朵呢?”进而我引导:“这两句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意外收获,那么前两句‘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描绘的樵夫上山砍柴的生活又如何呢?”学生答:“‘捡’字用得好,人们习惯说‘打柴’、‘砍柴’,但作者不用‘打’、‘砍’等字眼,这样能表现出樵夫轻松愉快的心情。”又有学生答:“‘白云堆’虽是说山高,但诗人仿佛将樵夫安置在一个神仙般的境界,明丽洁白的云海绕着高山,树木葱茏苍郁,很有诗意,很令人向往。”还有一学生抢答:“‘深林’意境更开阔,鸟是深林的主人,樵夫肯定是常进常出,人鸟竟相熟相知,这是何等惬意的境界呀!”学生鼓掌应和。我也及时赞赏。

    最后,我引导学生概括了作者对樵夫乐观生活态度的描绘与赞美;学生体会到作者从平凡的樵夫生活中挖掘美的能力;欣赏到作者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力。至此,学生心服口服,脸上洋溢着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

    应用审美心理的感悟

    通过以上用审美心理理论指导诗歌鉴赏教学,我有两点感悟。一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当前素质教育和语文教改的需要;二是语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教学程序,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陶冶情操的多维目标。

    (本文获全国第三届“健康杯”征文一等奖作者单位: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 (冯雪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