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9370
倾听孩子的心声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9期
     望子成龙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当父母们为此不惜一切地付出辛劳时,孩子们是否都感其诚而心领呢?事实上,不尽然。因此,要使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达到一致,其前提是要加深对孩子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才能找出好的办法来。有的家长可能要问,如何才能了解孩子呢?那就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您了解孩子吗

    您了解孩子吗?这样问,有的家长一定会觉得奇怪:我一手拉扯大的孩子,怎么会不了解呢?但是,我这里说的了解,并不是停留在一般表象的了解,而是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的动态了解,它包括:了解孩子所处的大小环境(社会、学校、家庭)对他们有哪些影响;了解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心灵深处会藏着哪些种种为大人所始料不及的奇思妙想;了解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心理会有哪些变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对上述问题未必都能交上一份及格的答卷。请从一些学生的作文中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我从四岁那年起,爸爸妈妈就让我学习弹琴,学英语。上了小学,又让我补习数学和作文,几乎占去了我所有的课余时间,曾经有多少回,我是含着眼泪往补习的路上走的。

    请不要样样替我做主,请给我一些自由,允许我不成功,使我从中吸取教训。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过错给予原谅,不要责骂不休。

    在听到这些发自内心的呼唤时,您是否能产生共鸣,或者是感到惊讶、内疚?在惊讶的同时,请您静下心来想一想,您是否给过孩子倾诉的机会?的确,平时,大人忙工作,孩子忙学习,亲子之间恳切谈心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而一天中连一家人在一起进餐的好时光,往往又成为“家庭法庭”的开庭时间,孩子要战战兢兢地接受父母的一次次“拷问”,“冷战”、“舌战”的场面已经不鲜见。在这种情况下,难怪孩子与父母的话越来越少,甚至无话可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请多听一听孩子的心里话,只有经常了解孩子,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问题。

    您理解孩子吗

    如果说了解是对孩子的知其然,是家教的前提,那么理解就是知其所以然,是家教的关键。理解,在这里解释为对孩子种种思想和行为进行探究,而且,父母要善于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找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当然,理解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在正当的宽容之下提出合理的要求,让孩子能感其诚,信其道,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道理说来简单,而事实却让人深思。请听一听一些孩子的悄悄话:

    我的手很小,无论做什么事,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希望您不要对我过多地加以限制。

    请给予我表扬和鼓励,对于我的过错,您可以批评我,但不要责骂我。

    请不要把我当作取乐的玩具,我也有思想,有看法。……

    面对这一连串请求,家长朋友,您该作何感想呢?

    我曾经碰到一位家长,面对儿子的学习成绩,他这样说:“我的儿子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作为家长的我比较满意。为什么?因为他随我工作调动而转学,基础很差,现在能通过努力使各科成绩全达合格,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是他勤奋的结果。”听了这平平淡淡的几句话,家长朋友,您又该作何感想呢?

    理解可以容人所短,容人改错。父母的理解,是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最终会在孩子身上开花结果,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一位初一的学生在一首诗中写道:

    有个人

    别人睡了,他还没睡

    这个人

    别人在睡,他却早早醒来

    这个人在做什么

    他在为儿子准备早餐

    这个人

    就是我的爸爸

    曾经听到一位小学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个学生拉着他的裤腿要跟他说话,这位老师就俯身低下头来准备倾听,结果这个学生把老师的耳朵拉到嘴边后,才开始说话。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如果像那位老师一样,随时准备着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就会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一个属于您和孩子的共同的世界。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三小)

    编辑/何 妍 张宝玲 (刘国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