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9322
托起孩子心中的太阳(下)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11期
     2.在学校教育中,对自责倾向强的学生的指导方针,是使其爱的欲求和受到承认的欲求得到满足。比如,可以利用社会测量的结果把座位靠近“他所喜欢的人”,也可通过适当的小组活动指导,改善其与他人的关系,为其创造受到别人承认的机会,以提高他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引导他改变依赖性人格,加强独立性。

    3.在家庭和团队活动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要多给予“表扬”和“承认”,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4.一般来说,自责倾向强的人在改变的过程中,大多会出现暂时性的“攻击”和“反抗”,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老师和父母应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积极性的表现和萌芽”,要从长远来看,并加以积极的引导。

    5.自责倾向严重的学生,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与治疗。

    七、中学生过敏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珍珍,一个长得很漂亮的15岁女孩,初三年级学生。近来学习不能安心,由过去的活泼大胆变得少言少语,常常担心同学在背后议论自己,只要有几个同学在一起说话,就担心是在讲自己的坏话;做事提心吊胆,疑神疑鬼。

    在心理咨询中得知,珍珍原来是一个十分开朗的人,虽然与个别女生的交往不太融洽,但是,与男生交往非常广泛,也很开心,包括和一些女生的男朋友也玩得很好。两周前,在和一位男生的交谈中,那位男生对她说:“你知不知道她们(班里的一些女生)都在议论说你在勾引男生,你以后要注意一点儿。”听了这番话后,珍珍顿时觉得“五雷轰顶”一般,半天没说话,一个人跑回宿舍哭了一场,此后,便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珍珍的表现是一种心理过敏倾向。

    过敏倾向就是通常所说的“那个人有点神经质”,是指某些人对身边发生的事过于敏感,一有什么事就放心不下,常感到担心与不安。

    过敏倾向的表现

    ⒈爱哭、胆怯、担心、疑神疑鬼、小心眼儿、常常担心别人打探自己的秘密或算计自己,因而易对他人产生敌意或警戒心太强;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易小题大作等。

    ⒉过敏倾向一般随不安倾向的增强而增强。

    ⒊过敏倾向强的人在各种场合中都容易感到不安。

    过敏倾向的形成原因

    ⒈生理上的原因。过敏倾向严重的人,一般都有所谓的神经质体质,它是先天的,通常在幼儿期就表现出了体质上的特点。比如,其消化系统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容易发生紊乱,容易有腹痛、腹泻等身体不适的症状,这种孩子大多被看作虚弱儿。

    ⒉过分保护的家庭教养。有相当多的过敏倾向的学生,其父母往往也有神经过敏的倾向,在家庭教养中,对孩子过分关注,常常大惊小怪,对孩子出现的一点点小问题小题大作,紧张得不得了。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敏感的家庭氛围中,自然会形成过敏的性格。

    ⒊心理伤害。有一些孩子在生活经历中,曾经做过某些事情,并受到了严厉的、粗暴的惩罚,而自己并不知道错在哪里,也没有被告之错在哪里。为了不再受到惩罚,只好处处小心谨慎、提心吊胆,高度戒备,疑神疑鬼,密切关注他人的举动,谨防别人的举动是针对自己的,以便早作准备。

    过敏倾向的防治对策

    对过敏倾向强的人进行指导是很困难的,因为过敏倾向在各种场合下都会表现出来。所以,必须进行综合指导。如果只注意指导和改善一种症状,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引起逆反心理加重的状况。

    对过敏倾向强的学生进行指导,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⒈改善环境因素。必须从调整环境,特别是从指导父母开始。有的父母过分担心孩子,因而孩子也容易养成过分担心的习惯。因此,最好从指导父母改善家庭教育方法开始。

    ⒉多倾听孩子的诉说。对过敏的孩子,要多倾听他们的诉说,接受的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担心。当有人能真诚和有耐心地听他讲诉时,他们的担心与敏感就会减轻。

    ⒊鼓励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和多参加集体活动。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减少敏感的体质因素;参加集体活动还可以加深对他人的理解,营造相互帮助的团体心理氛围,从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地减轻过敏倾向。

    ⒋与孩子坦率地交流。要平等真诚地与孩子沟通,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共同探讨“敏感事件”的实际影响结果,从而帮助孩子重新解释“敏感事件”对自己的意义,从而不再对敏感事件感到敏感。

    一般说来,指导过敏倾向强的学生时,应鼓励他们与多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严格的管教、斥责、惩罚、严厉的训练等是不适当的。

    值得注意的是,过敏倾向强的学生总是退缩起来不引人注目,因而往往会使人们忘记他的存在,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首先承认他,帮助他恢复自信心。

    八、中学生孤独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小花,女,16岁,高一年级学生。她身体瘦弱,性格内向,平时独来独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学习表面看上去很用功,可是成绩并不好;常常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发呆,表情忧愁,有时一个人暗暗地流泪,老师和同学问她为何流泪时,她常摇摇头后就起身离开。

    在心理咨询中得知,小花是独生女,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十分娇生惯养。她长期偏食,身体素质较差,来到寄宿学校后,生活难以自理,与宿舍同学格格不入,自己不知如何与同学相处,其他同学也不大愿意与她交往。

    其实,小花已经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孤独倾向。

    孤独感是指感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不安感。如果这种孤独感总是强烈存在的话,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象征。

    孤独感的表现

    有的学生在大家玩得很愉快的时候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有的学生总是习惯离开伙伴们,孤独单单地地一个人呆着;有的学生平日和大伙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但是一旦一个人呆着时就自言自语:“我连一个好朋友也没有”,同时脸上显出十分孤单的表情。

    孤独感形成的原因

    ⒈由自卑感引起的孤独感。比如,有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有身体缺陷或是学习不好怕被大家瞧不起;也有的学生是因家庭经济贫困,自感比不上同学们而脱离了集体。

    ⒉由自命清高引起的孤独感。与自卑感正好相反的情况是,有的“优秀学生”喜欢自以为是,不顾他人的感受,常常引起他人的反感,从而在班级内没有一个能谈得来的人,没有一个真正的好朋友;有的学生家庭十分富裕,游戏、言谈、服装等与大家相差甚大,因而也容易与他人隔隔不入而被孤立起来。

    ⒊由缺少家庭温暖引起的孤独感。比如,有的学生从小就缺乏父母的爱,缺少家庭的温暖,从而形成了一种“冷漠感”。这种类型的学生,好像一个用壳封闭起来的海螺,不管别人怎样引导,总是一副冰冷的表情,一句话也不说,你越是想亲近他,他越是这样,甚至送来一个反抗的“冷眼”。在团体中他们常常自我封闭,根本不参加集体活动,体会不到活动的快乐,或者是轻视与其年龄相当的团体活动,从而自然与团体分离,感到十分孤立。

    ⒋由异质感引起的孤独感。比如,有的学生在大家悠然自得地活动,而自己却必须努力准备升学的事时,会产生一种与大家不一样的异质感,因而感到孤独。

    ⒌由精神病引起的孤独感。比如,精神病患者在发病前期时,也可能会表现为一种古怪的孤独倾向。

    孤独感的防治对策

    ⒈消除自卑感。愉快地接受现状,并努力发展好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自信。

    ⒉加强同理心。“优秀的学生”、“家境较好的学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要多考虑他人的感受,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避免被孤立。

    ⒊给予关爱。对于缺少家庭温暖的学生,父母与老师要多给予关爱,要多主动和他们交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以增强他们对周围环境的亲和感。

    ⒋避免异质感。对于有异质感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在保持自己个性同时,注意找到与大家的共同点,要注意在团体中为大家做一些公共服务活动。

    ⒌进行专业辅导与治疗。对于可能是因为精神疾病引起的孤独感的学生,要请精神科专家诊断,给予专业的药物及心理咨询辅导与治疗。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心理咨询中心 数据统计: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心理咨询中心作者鸣谢深圳市高级中学皇御苑学校的阮飞燕、宋惠玲、陈佳琳、刘双等老师的支持) (蒋 平 李丽耘)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