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9335
耐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11期
     耐心是一种爱的表现,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障。教师的耐心是在体验自我和执教工作中磨炼出来的;是在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建立的。耐心能够使教师消除失望感和挫折感,使教师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良习惯,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障碍。耐心意味着教师愿意承认学生在努力学会做人、努力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局限性,愿意给学生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有人陪伴的安全感。

    班主任工作中的耐心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对“耐心”二字深有体会。

    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的思想不成熟不稳定,为人处事往往存在片面性和过激行为,所以他们时常有意无意地做出成年人难以理解和想像的事来,因此需要教师宽容谅解。不能一有问题,就板着面孔呵斥学生。那样,不但没有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师生对立。

    例如: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平时好动,不爱学习。班级活动时从来不听指挥。一次卫生扫除,班干部安排他擦黑板,他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结果在卫生评比中整个班级为此扣掉3分。班干部极为不满,我耐心地说:“没关系,下次还让他擦黑板,相信他会改变的。”

    之后,我找这位学生谈话,先肯定他在班级工作中表现积极,然后提到这次卫生评比扣分的主要原因是黑板不干净。他当时眼睛闪出光亮,说:“老师,下次我一定做好。”

    在又一次全校扫除中,仍由他擦黑板。果然,当我有意识地走进教室时,正见他正满头大汗天地刷黑板。见我进来,披头就是一句:“老师!行吗?”我反问:“你看呢?”他回过头看了又看:“不行!,我再洗洗。”周围的学生见状,也更加认真。结果这次卫生评比,我班评为全校第一。

    我问这位学生,“黑板你擦了几遍?”他说:“八遍。”我欣赏地说:“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之后,我就此事,召开了主题班会,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并鼓励学生只要有耐心什么事都能做好,学习也是如此。从此,这位学生做事开始认真了,他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最需要耐心,耐心使师生关系和教育效果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教学工作中的耐心

    我在教学工作中对“耐心”二字也深有体会。

    教师的耐心会引导学生为正确理解事物而不懈地努力,使学生不怕困难。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表现出的谨慎、冷静和自我控制力正是给学生树立的令人信服的榜样。

    有耐心的教师不会匆匆传授自已了如指掌、而学生却很陌生、很不理解的内容。有耐心的教师能接受学生的学习差错,并以此为契机去拓展课程范围,去试验新教法,更不会为学生的差错而烦恼不堪,甚至厌恶学生。有耐心的教师不期望学生取得他们力不能及的成就,而是为学生渐渐成熟感到满意。

    我班有的一位新转来的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神情散乱,下课沉默寡言,忧心忡忡。我不断找机会与他聊天。一次,我仿佛随意地说道:“我发现你脑子很活,数学肯定不错吧!他低下了头。 我于是说:“如果成绩不太理想,不要紧,我可以给你补,照你的反应能力,很快就能跟上。”

    有了这次谈话,这位学生一有数学问题,就主动来问,我从来都不厌其烦地给他讲。经过一段时间,他的数学进步了,学习兴趣也浓了,还主动请求额外作业。一次我有意给他布置了一道难题,只简单地告诉了他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他就明白了。第二天数学课上,我把这道题写在黑板上,问“谁会解?”学生都面面相觑。只有他满怀信心地到黑板前板演了该题。为此,全班学生给他热烈的掌声。他逐渐自信开朗了,一学期下来,他成了班级品学兼优的学生。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我对“耐心”二字有很深的体会,甚至感到“教育”就是耐心的锻炼,既锻炼自已,又锻炼学生。与其说是我们忍受学生的过失,不如说是我们克服自已的急躁。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不断前进,我们也想推动他们向前迈进。但是,那种愿望常常只是我们的希望,而不是学生的真正状况。学生会努力奋斗,学生也会受到迷惑:学生会积极向上,学生也会踟蹰不前。因此,教师要靠耐心来调控自已的情绪,靠耐心来塑造学生的品质。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十四中学) (马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