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家庭子女人格教育研究”中期总结(1)
一、问题的提出
⒈关注贫困家庭子女人格发展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新课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社会整体财富不断增加,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贫富差距也日趋明显,产生了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甚至贫困家庭,如缺乏劳动能力的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贫困家庭虽然只占少数,但其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同时,家庭是其成员赖以生存的基础,特别是青少年生存、学习的主要环境,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形成,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生活在这些家庭中的孩子,较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承受着沉重的生活压力,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和家庭影响不同,他们中有的人可能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将自己磨练得愈加坚强;也可能会充满焦虑,自卑自怜,甚至自暴自弃,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所以,贫困家庭学生人格的形成确实应该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引导,贫困家庭子女人格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新课题。
⒉关注贫困家庭学生人格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要求
公平化、民主化是当今教育的主流,教育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让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贫困家庭的子女同样有权利接受教育,并且,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得到关注。社会和学校有责任通过教育帮助他们获得生存和自立的能力,从而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提高生活质量。
⒊我校开展贫困家庭学生人格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校于1995年创办了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学生的免费高中班——“宏志班”,通过七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宏志班”学生有着与来自其他家庭的普通学生不同的特性。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们的人格形成有着特殊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们身上呈现为一种矛盾:一方面,由于较早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他们可能会比其他同龄人有着更为强烈的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生活的渴望,更加成熟、坚强,看重亲情,学习动机更强,能吃苦,因而,绝大多数学生成绩非常优秀;另一方面,因为过早地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比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心理更加脆弱,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忧虑,对前途有过多的担心,有较强的戒备心理,不善与他人交往等。我们曾对“宏志班”和其他班学生做过对比心理测量(MH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结果表明,在所有被测学生中,“宏志班”的学生各项焦虑指标都比较突出。长此以往,势必对其人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在我校,宏志班只是一个特殊的集体,虽然存在上述种种特性,但是由于与其他学生年龄相近,并生活在相同的社会大环境中,他们又与普通学生有着颇多共性。因此以“宏志班”学生为突破口,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研究对我校来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把握自我,促使他们成为自身人格建设的主人,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不断自我完善。
2.通过学习、交流及各种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他人,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正确辨别外部社会的各种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信念。
3.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对进入社会作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提高耐挫能力。
4.探讨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向社会教育延伸的人格教育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和一体化。
5.通过学习、培训以及师生交流,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教师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探索学生人格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初步形成贫困家庭学生人格教育的模式。
三、研究方法、途径
⒈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来自于对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和其他类似人群进行教育的需要,对人格教育进行整体研究,并在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实际教育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广渠门中学教师和研究者共同完成,依据总课题基本框架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在运行中不断总结经验,针对不足进行改进,使人格教育的实施逐渐完善、形成规律。
(2)调查研究法
研究初期,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分析结果,作为今后工作的依据,研究中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资料,从而对研究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研究后期,使用这些方法作总结性分析和评价,并将调查报告作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3)文献调研法
研究中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学习和调查,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分析成果中值得借鉴之处,通过加工,运用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以批判性的眼光发现现有人格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
在广渠门中学“宏志班”人格教育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进行形成性评价,总结工作中的得失,逐步改进和调整不合理之处,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
⒉研究途径
(1)各学科教学中渗透。
(2)主题班会和沙龙 班主任针对社会需要和班级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就一定主题在班级中形成一定的氛围,以辩论、研讨、论坛等多种方式召开主题班会和专题沙龙,围绕专题各抒己见,通过大家一起讨论,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为人格教育创设了一定的真实情境,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和锻炼,磨炼意志,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提高社会实践的技能及竞争与合作能力。
(4)测量与调查 采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和问卷,在研究中进行相应的测量和调查,发现问题,为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增强人格教育的实效性。
(5)开展咨询
通过学习、交流、实际工作、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让教师掌握科学的人格教育方法,并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改进方法,总结经验,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格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四、研究步骤
1.实施阶段(2002年9月~2005年)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德育工作重点,以宏志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到非宏志班学生,进行对比,然后再确定研究重点,这样不仅使子课题井然有序地开展研究,同时也促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2.实践阶段(2003年9月~2004年7月)
(1)2003年9月~2004年1月,本阶段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学习、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针对初一、高一部分新生行为不规范、礼仪不文明等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开展了子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探究》的研究,把行为是否规范、礼仪是否文明上升到是否有责任感的高度来认识,从而设计了“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 (李雅东)
⒈关注贫困家庭子女人格发展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新课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社会整体财富不断增加,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贫富差距也日趋明显,产生了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甚至贫困家庭,如缺乏劳动能力的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贫困家庭虽然只占少数,但其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同时,家庭是其成员赖以生存的基础,特别是青少年生存、学习的主要环境,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形成,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生活在这些家庭中的孩子,较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承受着沉重的生活压力,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和家庭影响不同,他们中有的人可能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将自己磨练得愈加坚强;也可能会充满焦虑,自卑自怜,甚至自暴自弃,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所以,贫困家庭学生人格的形成确实应该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引导,贫困家庭子女人格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新课题。
⒉关注贫困家庭学生人格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要求
公平化、民主化是当今教育的主流,教育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让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贫困家庭的子女同样有权利接受教育,并且,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得到关注。社会和学校有责任通过教育帮助他们获得生存和自立的能力,从而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提高生活质量。
⒊我校开展贫困家庭学生人格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校于1995年创办了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学生的免费高中班——“宏志班”,通过七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宏志班”学生有着与来自其他家庭的普通学生不同的特性。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们的人格形成有着特殊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们身上呈现为一种矛盾:一方面,由于较早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他们可能会比其他同龄人有着更为强烈的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生活的渴望,更加成熟、坚强,看重亲情,学习动机更强,能吃苦,因而,绝大多数学生成绩非常优秀;另一方面,因为过早地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比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心理更加脆弱,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忧虑,对前途有过多的担心,有较强的戒备心理,不善与他人交往等。我们曾对“宏志班”和其他班学生做过对比心理测量(MH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结果表明,在所有被测学生中,“宏志班”的学生各项焦虑指标都比较突出。长此以往,势必对其人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在我校,宏志班只是一个特殊的集体,虽然存在上述种种特性,但是由于与其他学生年龄相近,并生活在相同的社会大环境中,他们又与普通学生有着颇多共性。因此以“宏志班”学生为突破口,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研究对我校来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把握自我,促使他们成为自身人格建设的主人,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不断自我完善。
2.通过学习、交流及各种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他人,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正确辨别外部社会的各种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信念。
3.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对进入社会作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提高耐挫能力。
4.探讨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向社会教育延伸的人格教育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和一体化。
5.通过学习、培训以及师生交流,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教师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探索学生人格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初步形成贫困家庭学生人格教育的模式。
三、研究方法、途径
⒈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来自于对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和其他类似人群进行教育的需要,对人格教育进行整体研究,并在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实际教育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广渠门中学教师和研究者共同完成,依据总课题基本框架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在运行中不断总结经验,针对不足进行改进,使人格教育的实施逐渐完善、形成规律。
(2)调查研究法
研究初期,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分析结果,作为今后工作的依据,研究中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资料,从而对研究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研究后期,使用这些方法作总结性分析和评价,并将调查报告作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3)文献调研法
研究中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学习和调查,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分析成果中值得借鉴之处,通过加工,运用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以批判性的眼光发现现有人格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
在广渠门中学“宏志班”人格教育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进行形成性评价,总结工作中的得失,逐步改进和调整不合理之处,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
⒉研究途径
(1)各学科教学中渗透。
(2)主题班会和沙龙 班主任针对社会需要和班级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就一定主题在班级中形成一定的氛围,以辩论、研讨、论坛等多种方式召开主题班会和专题沙龙,围绕专题各抒己见,通过大家一起讨论,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为人格教育创设了一定的真实情境,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和锻炼,磨炼意志,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提高社会实践的技能及竞争与合作能力。
(4)测量与调查 采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和问卷,在研究中进行相应的测量和调查,发现问题,为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增强人格教育的实效性。
(5)开展咨询
通过学习、交流、实际工作、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让教师掌握科学的人格教育方法,并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改进方法,总结经验,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格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四、研究步骤
1.实施阶段(2002年9月~2005年)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德育工作重点,以宏志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到非宏志班学生,进行对比,然后再确定研究重点,这样不仅使子课题井然有序地开展研究,同时也促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2.实践阶段(2003年9月~2004年7月)
(1)2003年9月~2004年1月,本阶段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学习、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针对初一、高一部分新生行为不规范、礼仪不文明等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开展了子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探究》的研究,把行为是否规范、礼仪是否文明上升到是否有责任感的高度来认识,从而设计了“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 (李雅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