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199243
心理健康的二维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2期
心理健康的二维评价

     关于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标准,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强调适应和发展这两大类标准的对立,为心理健康评价工作带来困难。其实,在正常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下,适应标准是发展标准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标准是适应标准的延伸与补充,它们之间应该得到整合与补充。2.片面地使用适应标准或者发展标准,以非此即彼的二分法观点来评价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即一个个体要么是心理健康的,要么是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健康是个连续的状态,如果能够把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标准设定为多层次标准,从最低级的病理学标准到中间的适应性标准,再到最高级的发展性标准,每个人都在这个线性标准的某个阶段里面,对于合理评价心理健康是必要的。

    无论是心理健康的评价内容,还是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标准,都是科学的心理健康评价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大多数心理健康评价理论要么侧重评价内容,要么侧重发展水平标准,缺少对两个尺度的理论整合。因此,寻找评价内容和发展水平标准之间的内在逻辑,把这两个尺度融合起来,建构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评价理论,是尤为必要的。

    三、心理健康的二维评价

    根据心理健康的传统定义,结合国内外心理健康的评价理论,从两个角度来确立心理健康的评价内容,即心理健康的前提和心理健康的功能。从心理健康的前提看,心理健康建立在不妨碍别人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因此,应该引入道德取向这个评价内容,作为前提评价内容,因为只有在一定的道德规范之内,个体的心理行为才能够不妨碍到别人。另一方面,智力水平不应当成为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因为不管个体的智力水平多么低,只要他能够把自身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我们同样认为他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从心理健康功能看,首先要从理论上确立心理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人是关系性存在,人的关系性活动构成了人现实的生活世界。心理活动主要具备四个方面的功能[9],它们体现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处理人与神的关系。根据这种理论观点,心理健康也应当具有四种相应的功能:1.环境功能,帮助个体处理好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自我功能,帮助个体处理好自己与自我的关系;3.他人功能,帮助个体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4.意义功能,帮助个体寻找生命的意义、价值和信仰。确立心理健康功能的评价内容时,先前的理论大多数只强调了心理健康功能的某一方面,比如在Rogers“机能充分发挥”的四个观点中,对应的都是心理健康处理人与自我关系时发挥的功能。另外,有些评价内容体现了心理健康四个功能的综合,比如幸福感。因此,我们把心理健康的功能分成五大类,前四类体现于心理功能处理的四种关系,即环境功能、自我功能、他人功能和意义功能,第五类则是这四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我们称之为综合功能。经过对前人理论的归纳和补充,心理健康功能的评价内容包括:1.环境功能:接触并觉知环境和现实,适应环境和现实,乐于工作;2.自我功能:接纳与信任自我,自我的独立性,民主的性格结构;3.他人功能:适应所属群体的能力,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水平;4.意义功能:生活的意义感,帮助人类的使命;5.综合功能:幸福感,高峰体验。所以,心理健康功能的评价内容一共包括五大项十二小项。

    对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标准,我们认为,病理学标准、适应性标准和发展性标准体现的是一个连续体上的不同阶段,病理学标准是最底层的,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人在心理上有病态反应,心理健康水平非常低;适应性标准是中间层次,在此标准之下而在病理学标准之上,意味着适应不良,心理难以平衡和稳定,但还没有达到病态的程度,这样的人心理健康水平也是比较低的;发展性标准是最高层次的标准,大多数人都处于适应性标准和发展标准之间,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能够适应环境和文化,但是还没有充分发展出自身的潜能,只有极少部分人达到了发展性的标准。因此,我们引入心理健康水平的连续发展观,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在一个连续体上线性发展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存在三个标准、四个层次。

    根据评价内容和发展水平标准,构建出心理健康的二维评价策略,内容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对应关系,可以细致分析和评价个体在某个评价内容上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比如在人和环境关系上,从被环境打败的不适应,到适应,到驾驭环境的自我实现;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从不接纳的病态,到接纳的适应和潜能实现的超级健康。这丰富了心理健康评价的内涵与层次,增加了心理健康评价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同时也为心理健康评价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但这种评价策略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病理学标准和适应性标准可以通过心理测量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但发展性标准只是在理论上被提及,还缺乏有效的测评手段,在应用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2.由于对心理健康前提和功能之间关系的不清晰,我们只能评价个体在心理健康前提上的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功能上的健康水平,而难以综合评价个体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环境功能:1.接触并觉知环境和现实2.适应环境和现实3.乐于工作

    自我功能:1.接纳与信任自我2.自我的独立性3.民主的性格结构

    他人功能:1.适应所属群体2.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意义功能:1.生活的意义感2.帮助人类的使命

    综合功能:1.幸福感2.高峰体验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李雪平.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解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

    [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86(3)

    [3]江光荣.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理论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3)

    [4](台)白博文.心理卫生与教育[H].台北:复文图书出版社,1986.

    [5]卜长莉.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的健康人格模型.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6]石国兴.关于心理健康双维标准的探索.教育科学,2003(3)

    [7]张长力,孙剑蓉.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思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4)

    [8]田宏碧,陈家麟.中国大陆心理健康标准研究十年的述评.心理科学,2003(4)

    [9]张向葵,丛晓波.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杨 双 刘翔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