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078
多元智能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6期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创立的。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在八种智能方面都具有潜质,智能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能,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能。尽管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

    这八种智能是:(1)语言智能。它是指用语言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深层内涵的能力,也就是口头语言及文字语言的运用能力。(2)音乐智能。它是指个人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能力。(3)逻辑一数理智能。它是指有效的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体对事物间各种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进行思维的能力。(4)视觉一空间智能。它是指对视觉性或空间性信息的感觉能力,以及把所感觉到的信息表现出来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能。它是指人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6)人际智能。它是指识别与了解他人的感觉、信念与意向的能力,表现为注意并辨别他人的心情、性情、动机与意向,并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7)内省智能。它是指二个人自知与自处的能力,表现为能统整自我内在的世界,尤其是情感与情绪的辨识与调整。(B)自然观察智能。它是指对周围环境的动物、植物、人工制品,及其他事物进行有效辩别及分类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多元智能课程,在其发源地美国和一些主要西方国家被看作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反叛,是对传统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一次革命。从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美国已有上百所学校自称为多元智能学校,还有难以计数的教师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除美国外,还有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多元智能课程编制、多元智能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一种革命性的课程,多元智能理论至少在以下几方面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对转变传枕教育观念的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多地重视多元智能理论中所论及的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学校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两种智能进行的,而对其他几种智能很少涉及。学校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智育,智育又被简单地等同于以培养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为核心的教育,而这两种智能又简单地同读书、考试和升学划上等号。这样一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就成了以狭隘的知识教育为主,以升学为惟一目标的“精英”教育。其他几种智能相当突出的学生,因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与培养,能够多方面成才的却往往受到压抑,甚至因学业成绩不佳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打入冷宫。可以这样讲,在传统观念指导下的我国基础教育,极大压制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发展,极大地埋没了社会所需的多方面的人才,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该理论;每个人的智能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多个领域,各领域在智能的整体结构中都占有主要的位置,正如加德纳指出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这种观点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新课程实验所要求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正不谋而合。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大教育观,并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展示。

    2.对改变传统课程设计的启示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能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样的学校课程,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新的课程设计可以归纳为两点,即:九“为多元智能而教”;B.“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可被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在某种意义上可被看作是在教学方法上的新追求。无论是教育目的的新思考,还是教学方法的新追求,都是对传统课程设计的挑战。“为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摒弃原来只围绕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设计课程的贯有思路,把学生多种智能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出发,带动其他各种智能领域,特别是智能弱项的发展。这样的观点,与我们新课程中设置的综合课、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所要求的实行学科之间相互整合的观点是一致的。比如,在教“黄河”一节时,我们就可设计运用不同的智能进行学习。

    语言智能:学习或创作有关赞颂黄河的散文、诗歌。

    数理智能:对黄河的长度、流量、水资源的利用率等进行测量、统计。

    空间智能:采用绘画形式,让学生描绘黄河的雄伟与壮阔。

    音乐智能:组织学生演唱“黄河大合唱”。

    身体运动智能: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表现黄河奔流不息的雄壮气势。

    人际交往智能:在考察、演唱、表演、创作等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内省智能:在这些活动中我学到了什么?怎么学的?还有什么问题?打算怎么办?

    自然观察智能: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河或其他河流。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新课程的课程设计能够提供有力的借鉴。

    3.对树立灵活多样评价现的启示

    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评价就是考试的偏狭论断,把考试上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其结果是评价的方式被过度窄化,评价的目的被扭曲,评价的结果被简化。在“升学至上”的传统教育中,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而以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为核心的学科考试和评价,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业成绩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规。评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在于判断学生是否有错误概念,有何学习困难,鉴别教学上可能存在的缺陷以及为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依据,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此,我们的教育评价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从这些方面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基础,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合开发学生各种潜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名副其实地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中学)

    编辑/何 妍 (谢世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