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068
培养学生的“恋校情结”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6期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是旅居海外的工作人员,在国内的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孩子的上学问题伤透了脑筋。孩子好动,上课坐不住,家庭作业太多,加上受到电视等外界的诱惑,总也完成不了任务,家长被老师叫到学校成了家常便饭,好像上学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了。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听到学校就痛苦不堪。后来因为工作关系,孩子随着父母到了国外就读,没有想到孩子竟很快克服了父母担忧的语言关,不久就接连带回了老师的赞赏。一个学期过去了,放假又到了,本以为该雀跃的孩子却抱着同学和老师哭了,一步三回头地看着校园恋恋不舍。作者不明白了,同一个孩子,在国内那么厌校,逃避学习,而在国外却又如此的恋校。到底是为什么呢?

    或许民族文化的背景不同等诸多原因的存在而导致了这种现象,不能说我们的教育方式就害了孩子,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汲取各方的教育精华,从细节做起,让孩子把我们的校园也当成“家”——由害怕、厌恶、躲避到靠近、接受、融入。

    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条件虽然简陋,但却是鲁迅心中永远的乐土。我们是否能让学生也产生这种无法割舍的情结——“恋校”呢?又怎样具体去培养学生的恋校情结呢?

    一、与学校一起成长

    要想让学生“恋校”,最基本的是学校要有让学生值得“恋”的地方,让他们无论何时何地,在何人面前都能以母校为荣,为此,我们采用了很多的办法以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融。

    1.升旗——升国旗、升校旗、升班旗

    每周一的升旗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途径,希望通过升旗能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集体、爱人。不可否认,这是很好的教育途径,但是却因为形式的千第一律而让学生有些麻木。为此,我们学校除了有固定国旗班升国旗外,在每周里对所有班级在文明、卫生、纪律、参加集体活动时表现的团体精神进行综合考察,然后让表现最优秀的班级升班旗(每个班级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的班旗),同时让在上周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像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主动帮助别人、在家很尊重老人等)来升校旗。能代表班级升班旗,能因为学校的赞赏与肯定而升校旗,这种体验或许让升旗的学生终生难忘,对其余学生吏是一种激发。小小的升旗仪式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参与学校的设计与建设

    一个什么样的校园才是学生喜欢的校园,或许专业设计人员和每个校领导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计划。事实上,校园是学生的校园,他们有权利参与校园建设。所以,我校每个学期都不定时开展“美丽乐园我设计”的征集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如:在哪儿建一个小花池?在哪儿栽一棵树,一棵什么树?铺一条什么样的小路?给他们分别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在学校什么地方立—个个性新颖的宣传牌?写上什么样的宣传语?

    当东方还未露晨曦,当起床号在耳边响起,那层次分明的花池里灯光点点如星;躲开喧闹的嬉笑,捧一本心仪的书,迎着徐徐的清风,坐在水杉林的小阅读桌边;走在蜿蜒的亲手铺就的青石小路上,目光越过“志当存高远”、“爱是最美的语言”这些温暖的字眼,谁能不留恋?

    二、充实的课余生活

    在安全高于一切的现代教育中,怎样杜绝追逐打闹带给学生的伤害是所有教育者关注却也倍感头痛的事。怎样在不扼杀他们的天性的同时又能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主动远离不良的“瘾”、“癖”呢?我校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与课外活动等课余时间,让形式多样的活动去充实学生的生活,让不良的东西主动退出。

    足球是学生特别是大部分男孩子的最爱。足球赛的诱惑是巨大的,所以,时常有不少住宿的学生借口回家,熬夜去偷看足球赛,这无疑对身体是一种伤害。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满足他们的这种热爱呢?学校的信息组会提前通告学生关于比赛的信息,然后翻录下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大阶梯教室播放,所有热爱足球的师生可以大方地聚在一起,为球场英雄呐喊,切实地过一把足球瘾。校足球队经常代表学校出去“拼杀”,捧回了一个个奖杯,甚至还打着“爱国就要爱足球”的口号,希望有朝一日能代表祖国去迎战呢!是否能迎战别国的足球队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已超越了对足球的热爱去爱校、去爱国了。

    许多电视节目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像大专辩论会、大型音乐会、法制节目……学校将这些好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同时有针对性开展一些活动:像征求辩论题目、征集活动的口号和标志、征集集体活动的志愿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行动起来,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不再单一,让校园在他们的生活中、心灵中占据绝对的优势,让他们在健康的氛围中学会做人、茁壮成长。

    三、温暖的宿舍

    老朋友相聚,回忆的都是少年往事,谈的最多的还是中学时代,记得最清楚的还是同宿舍的那几个舍友。谁都能谈起几件发生在宿舍里的奇闻趣事,谁都能清楚地说出几件那墙上贴的、床头悬挂的饰物,似乎那宿舍已移到了心底。走过少年住宿岁月,谁的心底没有那份依恋的情结呢?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升学压力大了,学生的天性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压抑。宿舍是最能展现学生真我的天地,如果学校管制过严,那学生真的再无可以放松的空间了;但如果学校一味地放任,害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于是我校采用了一松一弛的方法去管理、去引导。

    虽说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分了走读班与住宿班,但晚自习下课也就7点多种,除去洗漱的时间,对于精力充沛的中学生来讲,8点钟熄灯根本睡不着。所以哪怕是熄灯了大家仍然兴致勃勃,有吃东西的,有嚷闹的,干什么的都有。管理员为此头痛之至。怎么办呢?与其强制他们不出声,还不如引导他们把这一小段时间也利用起来。

    1.开个小小谈话会

    当然这个谈话题目一定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关于早恋,关于想家,关于理想,关于新闻……谈所有一切想谈的健康的题目。由大家共同提出、共同自律,没有老师的监督。

    短短的二三十分钟,学生们尽情与同学交流自己对于某件事的看法与见解,直面敏感的话题;关注时政新闻,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评论善与恶,知道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在不经意的谈话中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感情。

    2.举行一个小型活动

    单单是谈话对于学生的吸引不是最大的,爱唱爱闹是少年的天性。所以,这睡前半小时要想利用好,形式还要多样化。因此,开个演唱会让大家都一层歌喉;来一晚讲故事比赛,看谁讲得最生动;就某个话题开个辩论会吧,正方与反方都要拒理力争……

    丰富多彩的三十分钟,不再混乱无序,而让学生们都在心底有所期盼,放假了,仍然想着在学校的生活是多么的快乐,离开了学校与反而很不习惯,很留恋。

    或许对一个人的依恋只因为一句话,对于一件事的念念不忘只是因为那次深刻的经历,对于学校的依恋或许只是因为一个老师;一个同学、一次有趣的活动、一个细节。所以,让学生从这儿经过,并能恋上它,并一生不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红旗中学,该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于 洪 (吴玉强 魏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