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9026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8期
     (二)利用网络的各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网络文化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

    1.建立并完善网站,开发心理教育软件

    做好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和提供信息资源,才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软件非常少,无法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为此,要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制作集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针对知识经济背景下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吸引学生主动使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地引导、疏导,传播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心理知识,使网络真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例如,以网络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寓教于乐,能使学生从游戏中获得知识。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打着心理科学旗号的网上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给学生网民带来了不负责任的心理误导。另外,虽然登陆互联网能检索查询到的我国心理健康网站有几千个,但是这些网站兼顾性广,针对性不强。因此,我们认为学校要根据实际,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建立自己的校园网。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意思就是谁能吸引住学生网民的注意力,谁就会在互联网上取得优势。易言之,没有点击率的网站是没有生命力的,建立网站的首要因素就是要考虑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网络,开发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建设引人入胜的网站吸引青少年学生,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文化氛围。

    2.开辟多种网络工作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网上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的吸引力来影响学生,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如建立网络心理教室,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巧,随时收集学生的难言之隐,请心理教师在网上答疑,使有困惑的学生及时打开心结;开通师生单独交流的渠道,如“心里话聊天室”、“心理咨询信箱”,进行网上心理辅导;还可以借鉴其他形式的网络活动来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如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网络沙龙、网络论坛以及网上征文等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运用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性。总之,应该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在线辅导与咨询、在线交流与讨论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整体配合。

    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一个更加灵活的网络平台展现在心理教师面前。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对心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通过网络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具有反传统、重时尚、个性鲜明、行为独特、富有怀疑精神及创造力等特点,对于这一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否把握将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心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因为要做好当代学生尤其是“网络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化和引导工作,不是提供“说服”、“说教”和“灌输”,而是提供“影响”、“选择”、“服务”和“引导”;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心理问题为中心”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灵魂工程师”,这样才更有人情味,更有亲和力。这就要求网络心理工作者既要有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又要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现代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学生有时可能会提供虚假信息,这要求心理教师具有较强的判断力,能够从众多的信息当中迅速选择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加以思考与评价。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的向导和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因此,高素质的心理教师要有突出的指导能力、较强的驾御能力和崭新的教学技能。

    总之,高素质的、新型的心理教师,应该是完全掌握网络“游戏规则”,深入“网络文化”,洞 悉学生网民的心理动态、心理变化和对心理健康的要求的教师。目前,这样的人才非常缺乏。为此,当务之急是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要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制度,经常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一支多才多能的心理教师队伍。

    4.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活动,缺乏理论的指导将会导致该工作陷入盲目与无序。在网络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如学生网民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与网络本身有关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网络焦虑、“网络成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衔接与沟通,等等。只有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全盘取代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咨询与辅导。因为网络虽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有很多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甚至需要仪器辅助的心理咨询技术是无法通过网络进行的;而且学生毕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实际技能如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只有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才能加以培训。因此,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对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发展,而不是全盘替代。

    参考文献

    [1]何桂宏.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成因浅探.[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5(2)

    [2]刘智.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3)

    [3]杨本红.青年道德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4]翁优君.中学生“网络成瘾综合征”成因与调适[J].教育探索,2005(8)

    [5]陈聚.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沿海企业和科技,2003(4)

    [6]吴代莉.发展性心理辅导操作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5(8)

    [7]戴斌荣.机遇与挑战——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1)

    [8]余静峰.论“网络一代”的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1)

    [9]李更生.中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

    [10]张静.网络心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5)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于洪 (毛春梅 陈家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