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3198900
如何对待好动的孩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年第10期
     一般来说,大多数幼儿在一定的时期内都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随意活动频繁、目的性不专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爱发脾气等现象。为此,作为学前教师不应该抱怨,而要施加一些积极的心理影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疏导和矫正,帮助孩子尽快改掉这些毛病。否则,日积月累养成了习惯,入学后就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孩子不能持久地做一种游戏,通常是教师随他的注意力转移而迁就的结果。如果他不能对某一件事情持续注意一段时间,半途而废,作为教师就要坚决地孤立他,这样就会使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受欢迎的,并且,从心理上也会慢慢地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正确的指向。比如,教师正指导孩子搭积木,刚玩了一会儿,孩子也许又要去玩飞机,此时,教师千万不要迁就他。教师应该表现出对玩积木仍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来吸引孩子,对玩飞机的事情像没有听到一样。假如孩子非去不可,作为教师,要强制性地让他收拾好积木才可转入其他的游戏,以促使孩子形成做完一件事情再做另一件事情的心理导向。这样,无形当中,就会引导孩子在一个游戏上集中注意力,慢慢就会自动养成用心专一的良好习惯。

    对孩子的情绪,教师也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控。仍以搭积木为例,由于孩子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及身体协调能力的不成熟,往往还没有搭出他想要的模型就散了架,因而发脾气、甩手不干,教师此时应该及时给他一些基本的搭建方法,让孩子觉得游戏有趣,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新奇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开端。由于孩子的可塑性较强,只要教师加强引导,孩子的缺点就会成为优点,从而使他的一生受益无穷。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县高川乡高川小学)

    编辑/于洪, http://www.100md.com(贺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