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1期
编号:13198790
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验、问题与反思(3)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5日 庞红卫
第1页

    参见附件。

     2.相关制度的缺失

    (1)在职称方面:浙江省学校心理教师的职称系列一直未能解决,影响了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专业建设的进程。2001年,省教育厅在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之初就提出,要从2001年起,将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范围,但具体的人事制度一直没有出台,期间有人数不少的专职教师辞职、转行。直到2005年浙江省教育厅的职称评定文件中同意部分优秀的心理教师申报德育教师系列,心理教师的职称问题总算基本解决。

    (2)在课程设置方面: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统一的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每学期开多少课、课程的安排与导向,基本上都是由学校自行决定。学校自主安排活动课的开设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特色,兼顾本校学生的需求,但其弊端是显然易见的,缺少内容的系统性,同时在时间上也难以保证。

    3.缺少后继的督导与评估措施。在学校层面,由于没有将辅导站建设与等级学校、示范学校的评估挂钩,学校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少动力。在教师层面,由于没有跟进的督导与考核机制,没有将教师的辅导实绩与资格等级及职称挂钩,有许多获得心理健康上岗资格证书的教师并没有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便教师有兴趣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缺少制度的保障,多数学校的心理教师仍以单兵作战为主,没有形成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团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缺少定期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对全省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缺少调研与监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校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个体的状态,而不是一种基本的能力。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要根据本地或本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选取辅导内容与辅导策略,一种“适切”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以校为本”的,应该由学校根据指导纲要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个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并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修正。为了制定一个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