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1期
编号:13198774
让脆弱的生命坚强起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5日 方 鸥
第1页
让脆弱的生命坚强起来

    参见附件。

     摘要:“加强学校课程中灾害风险教育,提高学生避灾自救能力”是在国务院重视公共安全应急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提出的提高学校减灾能力的六大举措之一。本研究旨在心理活动课中设计一个适合小学阶段实施的“避灾自救”训练课程,希望籍此类课程的实施,帮助小学生增强面对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获得必要的避灾自救技能。

    关键词:避灾自救能力;心理活动课;课程设计

    在灾难面前,生命会显得无比脆弱,而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反应能力、判断力差,缺乏必要的避灾自救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往往会惊慌失措,不懂得自救,甚至面临危险却毫不知晓,成为灾难中的弱势群体。据数据显示,印度洋海啸中年少力弱的孩子是最大受害群体,未成年人在众多受害者中几乎占一半。因此,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避灾自救能力,成为当前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提高学校减灾能力实验研究”中,通过心理活动课,对小学“避灾自救”训练的课程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望籍此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增强面对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获得必要的避灾自救技能,让脆弱的生命坚强起来。

    一、研究综述

    1.“避灾自救”训练课程的理论依据

    主体为什么会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皮亚杰认为,由于每个主体的图式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图式去同化这样的刺激,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因此,能力图式决定了个体遭遇突发灾难时的反应,不同的“避灾自救”能力图式,使人们面对相同灾难时的反应和表现各不相同,合理的“避灾自救”能力图式使人们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面对突发灾害。“避灾自救”训练就是通过合理知识学习、行为指导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改变原有图式,建立一个完整的、有效的“避灾自救”能力图式。

    2.“避灾自救”训练课程的辅导目标

    在“避灾自救”的能力结构中,“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意志力”属一般能力,判断危险环境能力、选择求生方式能力、制定逃生计划能力、运用逃生工具能力及参与团队合作能力属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在特殊能力的训练过程中达成。研究者认为应通过小学生“避灾自救”训练课程的辅导,达成三个层面的目标:

    认知目标即最基础的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灾难、理解灾难,使其具备居安思危的警觉性;

    技能目标即第二层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树立信心,使其具备在突发性灾难中作出有效应对的能力;

    情感目标即第三层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合作,使其懂得生命的宝贵,拥有关心他人、积极助人的勇气和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