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2期
编号:13198715
简论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生成(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2期
     摘要:心理健康活动课对生成性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关键是把握“动态生成”,使整个活动过程形成一个发展、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完全即兴创造,需要预设,同时也需要非预设的生成,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最终促成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实现认知的提升和行为的改善。

    关键词:动态;预设;生成;活动课

    班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一种以班级为辅导单位、以同龄段学生成长需要为辅导目标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形式。它拒绝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科知识,而着重于促进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感悟、触动、体验、思考,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基于这样的性质,心理活动课对生成性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生成性教学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如何在一节活动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呈现“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引领,在“生成”中实现学生的感悟,进而促成学生认知的提升和行为的改善?本文试以《LOVE STORY》活动课设计为例进行探讨。

    一、把握关键——“动态生成”

    生成、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活动过程。对于在“活动课程” 与“校本课程开发”中占有重要一席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而言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