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2期
编号:13198724
在环境的创设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2期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一大转折。他们离开了温暖的家庭和亲爱的父母,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内心充满焦虑与不安。为了让幼儿很快地稳定情绪、熟悉环境,根据2~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以“我的幼儿园”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主题的确立

    我们班是混龄班,有以前上过幼儿园的,也有许多刚入园的新生;有三岁半的,也有两岁半的。设计什么样的墙饰才能与幼儿互动呢?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幼儿年龄小,应该从幼儿经常看见的、最熟悉的事物入手。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地方,教室门前的石榴树、梨树、葡萄架更是幼儿每天光顾的地方。我们决定就从这儿入手。

    于是,我们利用周五晚上,在贴有小动物的墙壁后面挂上幼儿园的房子,还有我们班门前的石榴树、梨树、葡萄架。星期一,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发现了墙上的画,互相询问着:“这是哪儿呀?”“不知道”“这有点像咱们幼儿园,老师,是吗?”我忙说:“那咱们一起出去看看吧。”孩子们跟我出去观察,不住点头说:“对,是我们幼儿园。”“你怎么看出是我们幼儿园呀?”刘晓雨说:“这个楼是,树也是。”“不对,不对。我们幼儿园可好了,有梨、石榴、还有葡萄,咱班的树上没有。”陈歆雨反驳说。我启发说:“那我们一起把咱们班的‘幼儿园’打扮漂亮好吗?”“好。”孩子们拍起手来,新的主题“幼儿园真漂亮”就这样诞生了。

    二、 在美术游戏中渗透“一个和许多个”的概念

    在活动区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做手指点画《葡萄》,他们高兴极了,这儿点几个,那儿点几个,不一会儿就点了许多葡萄。“老师,把我们的葡萄贴到葡萄架上吧!”听了孩子们的提议,我们一起贴了上去。陈歆雨看了看说:“老师,咱们班的葡萄怎么都掉了?”我故作惊讶地说:“没有呀,它们一颗颗长得很好呀。”“我看见外面的葡萄是好多在一起的,不是一颗一颗的。”“是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说完,我带着孩子们来到葡萄架旁,观察葡萄到底是什么样的。经过观察,孩子们知道葡萄是一串串的,回到班里,孩子们把墙上的葡萄“摘”下来,重新一个一个地点好“挂上”。我带着幼儿边点边念叨着“一个一个的挤在一起就有许多个”。

    过了几天,孩子们又发现幼儿园的梨和石榴挂满树。我自言自语地说:“这梨和石榴真好,要是我们班的树也‘长’这么多就好了。”“老师,你教我们做吧。”在美工活动中,我们有的涂,有的捏,有的撕,有的团,梨和石榴做好了。孩子们高兴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往树上贴了起来。“你们刚才挂了几个?”我问。“一个。” “一个。”“你们看,我们每人贴上一个,树上就有了许多个。一个一个在一起……”没等我说完,小朋友们便七嘴八舌地说:“许多个。”

    三、让幼儿在感受和体验中发展

    一天,班里的刘晓宇拽着我的手说:“范老师,咱们幼儿园有小朋友和老师,这个‘幼儿园’怎么都是小动物?”“这个幼儿园要是有咱们就好了。”我听了孩子们的话,问:“那怎么办呢?”“我们都站这儿不就行了吗?”昊昊抢着说。“那我们一动不动地站着吧。”孩子们都贴墙站好了。不一会儿,就站不住了,小朋友看见我还在那儿一动不动站着,哈哈大笑。看见孩子们都笑了,我说:“唉,真累呀!老师和小朋友怎么才能‘站’在墙上呢?谁能帮范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聪明的陈歆雨想了想说:“把我们的照片贴上,不就能‘站’在墙上了。”听了她的见议,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照片带来了,我把孩子们的头像都剪了下来,再贴上准备好的“身体”,组合在一起,“老师”和“小朋友”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墙上。

    看到孩子们有如此浓厚的兴趣,我们决定把“幼儿园真漂亮”这一主题引向深入,把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此次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帮助幼儿学会学习,出发点不再是教材而是幼儿。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支持者、启发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我们把“老师”和“小朋友”布置到墙上,孩子们很高兴,他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范嘉昊就发现“大家”的衣服“都是白色的,不好看”,我马上提出问题:“谁能帮他想个办法?”听到我的提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我想给‘我’(指着画)穿上红衣服。”“我想穿花衣服。”……“好。那我们就来穿衣服,好不好?”“好!”孩子们齐声回答。因为是小班幼儿,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差,我们几位老师分别指导一个组的幼儿。有的幼儿去撕纸贴衣服,有的涂色,还有能力稍强的幼儿去剪……老师也同他们一起做,再一同装饰上去。

    过了几天,天气突然降温了,我发现孩子们似乎把墙上的“自己”忘了,我们几位老师就在幼儿面前互相说:“林老师,这两天真冷,我都穿毛衣了,你穿了吗?”“是冷,我也穿毛衣了。”听了老师的话,孩子们也互相嘀咕起来:“我也穿毛衣了。”“我也穿毛衣了。”“老师,老师,我冷,我没穿毛衣。”淘气的周绍博拍着墙上的“他”说。我赶紧走过去说:“哟,瞧。天这么冷,你穿得太少了,会感冒的。”“我也冷,我也冷。”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李老师说:“小朋友,咱们一起来织毛衣,好吗?”孩子们拿着毛线在纸上比来比去,有的幼儿干脆把毛线团成一团儿,贴在纸上……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家长,让他们与孩子一起想办法“织毛衣”。家长们的积极性可高了,等星期一带来的时候,五颜六色的“毛衣”好看极了。孩子们纷纷给“自己”“穿”上。

    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幼儿愿意学习用自己的感官肢体去体验、去摆弄活动材料,并愿意在集体活动中以稳定的情绪接触老师和同伴,真正成为了学习主动者。

    (作者单位:中办警卫局幼儿园)

    编辑/于 洪, http://www.100md.com(范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