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4期
编号:13198640
化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4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加快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教育的光荣使命,也是广大化学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掌握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创新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后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采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时,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不断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

    二、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创新欲望

    宋代大学问家程颐说过:“学者须疑,在可疑者而不疑,不曾学。”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开始。化学是一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学科,它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镁带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等一些有趣的实验;又如:湿衣服会晒干、水和糖的混合后的体积会小于混合前的体积、鬼火等日常生活现象,都是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教师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适时点燃求知欲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鼓励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对于问题的答案或处理意见有分歧时,教师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合作中,通过师生交流、辩论,生生交流、辩论,小组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知识间的矛盾中,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积极思维状态,进而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产生学习需要。

    三、重视化学史和社会热点问题,坚定学生创新的信念

    化学学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很好的教材。如初中教材中,拉瓦锡推翻“燃素”学说提出“氧化”说。高中化学教材中,凯库勒由梦境得灵感,提出苯分子结构;门捷列夫从玩牌中得到启发,排出元素周期表;美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人教版化学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一册,绪言部分提到太阳能的循环使用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了解如果模拟叶绿素的功能,通过人工方法使光合作用获得成功的话,那么可以一举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和能源危机两大社会热点问题等。这些都可以教育学生:科学的发现过程是创新过程,科学成果往往属于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四、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师讲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缩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如在讲《酸碱盐》这节内容时,学生们接触到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在归纳学过的反应类型时,有位学生提出有没有不属于这些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我高度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总之,时代呼唤创新性人才,教育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尽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

    编辑/于 洪, http://www.100md.com(梁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