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9期
编号:13198408
对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9期
角色,需要,心理满意度,心理挫折,心理相容
     关键词:角色;需要;心理满意度;心理挫折;心理相容

    一、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

    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教师个人对社会、团体所规定与期望的教师典型行为系统的认识。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提高自身的水准、更好地履行自己崇高的社会职责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教师对其角色认识愈清晰、客观、准确,其活动就愈主动和自觉,愈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发展适应角色所需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冲突与压力,提高与角色相适应的能力。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在对世界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积极态度。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高度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为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随之出现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念的变化也冲击着教师,影响到教师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观念,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与教师角色身份不相称的思想意识。譬如,政治上的坚定性和稳定性较差;价值取向中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突出;责任心、纪律性、治学态度、师德素养差等。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地影响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使教师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认识自己。因此,应大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引导教师养成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行为习惯。

    二、正确对待教师的需要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个体对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要是人行为动力的源泉,是行为积极性的心理基础。需要如得不到满足,往往会使人处于心理紧张和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不仅会降低人的行为的积极性,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需要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必须遵循需要的规律,了解教师需要,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教师无论是在物质需要方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