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3198342
英语新课改背景下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11期
英语新课改背景下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材的改编,给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心智发展的同时,在情感上也逐渐成熟起来;要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活动,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保持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外语教学提出的情感目标要求是“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学习英语热情”。具体内容包括:能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能够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心;能够保持长久的学习意志。中学英语教材的改编,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目前我们使用的《新目标英语》教材,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学习意志,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为他们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一、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积极追索的心理动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研究学生的兴趣,寻找适合的切入点。

    1.依托话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