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2期
编号:13198235
开展全方位教育 培养健康人格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第2期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明晰工作思路,精心构架教育体系,积极营造温馨氛围,大力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规划、融入生命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向大家汇报一下上海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精心构建教育体系

    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中,身心发展总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调研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身心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学生由于对生命现象和生命价值认识模糊,直接导致了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生命教育体系,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颁发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系统构架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辅导,帮助青少年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健康人格。

    一是构建分层递进的内容体系。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不同年龄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意趣各不相同,为此,我们在教育内容上架构了各学段有机衔接、分层递进和全面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教育重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引导他们喜爱充满生机的世界,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懂得关爱家人;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以“珍惜生命”为教育重点,引导学生增加性别认同,培养合群友爱的积极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初中阶段,以“尊重生命”为教育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在高中阶段,以“热爱生命”为教育重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学习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方法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