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2期
编号:13198219
解铃还须系铃人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第2期
     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世人眼里,教师是良知的守护人,是道义的担当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教育部长周济在2007年9月9日的“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曾说:“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个别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训斥、辱骂等现象屡屡出现,使得一些学生或变得自卑、胆怯、多疑、孤僻,或变得冲动、好斗、难以与人相处、不合群,给其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心理学上把这种因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定名为“师源性”心理问题。如果对这一问题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势必会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协调和紧张对立,阻碍学生的发展。

    一、“师源性”心理问题的成因

    1.教师业绩量化考评的副产品

    目前,对教师工作一般是进行定性考评,量化考核之风蔓延,从教师写一篇论文,看管一节早、晚自修,到参加一次学习活动,都与奖金、评优、晋职挂起钩来,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是近来这种量化之风欲刮欲烈,并有绝对化的发展趋势:如将学生的期终考试成绩作为发放考勤奖的中心指标,甚至有的地方对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教师在这种种缺少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心理压力加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