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3期
编号:13198197
开展亲子教育 创建和谐家庭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第3期
开展亲子教育 创建和谐家庭
开展亲子教育 创建和谐家庭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家庭受到极大冲击,亲子教育成为研究焦点。亲子教育是一种以负有教养责任的成人为对象的终身学习课程。通过教育父母获得教养效能,掌握教养理论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出现,加强家庭的功能,最终形成和谐家庭,增进社会稳定。

    关键词:亲子教育;和谐家庭;课程体系

    父母对子女进行教养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养任务面临更多的挑战。一方面,我们看到,青少年药品滥用、自杀、违法犯罪、校园暴力和少女怀孕等事件日渐增多;另一方面,父母深感自身缺乏教养理论和技能,教养效能感低落。这些矛盾使得亲子教育的研究逐渐为人关注。

    美国在1815年出现了培训父母教养态度与技能的心理教育团体。亲子教育真正形成完善的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其功能在于预防儿童被虐待与疏忽,预防青少年滥用药物,预防青少年犯罪,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预防子女学习挫败,最终形成良好亲子关系与和谐的家庭生活。我们认为,亲子教育是以负有教养责任的成人为对象,以增进父母和子女关系为目标,进行教养效能、教养理论和技能教育而开设的终身学习课程。

    一、亲子教育的目标

    增进亲子关系,促成和谐家庭是亲子教育的最终目标。正常的社会人一生都生活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如何与人交往是决定一个社会人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学会与人交往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家庭是最有影响力的塑造者和调节者。子女与父母形成的关系将成为个体对他人反应的基本模式,这个模式将成为个体以后与他人交往的基础。已有的研究模式表明,儿童期气质与父母行为相互影响,父母改变儿童多少,儿童就改变父母多少。良好的亲子互动一方面要求父母对儿童提出合适的要求,使儿童能够服从适当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父母要与儿童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并逐步培养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Nislsen曾提出帮助父母理解子女、改善亲子关系的五条原则:(1)尊重子女按照其与自身观念一致的方式行动;(2)父母双方在与子女的关系上保持一致;(3)父母要表达出连续的和无条件的对于子女的接纳;(4)父母要设身处地地为子女着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