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9期
编号:13198006
国外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模式及启示(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第9期
     〔摘要〕5·12地震给人们心理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这对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国外的干预模式则相对成熟,这些不同的干预模式可分为三类:一是阶段划分模式,即针对干预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二是整合模式,即将不同的干预模式、支持资源加以整合;三是特异性模式,即针对特殊人群、特殊情境的干预策略。我们虽然不能照搬外国的干预模式,但其思路与技术、经验与教训还是值得借鉴的。

    〔关键词〕5·12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8)09-0010-0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地震属于突发灾难事件的一种,发生时,由于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会导致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如沮丧、紧张、焦虑、恐惧等。本文对国外有关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模式作一概览,以资借鉴。

    一、突发灾难事件及创伤后应激障碍

    突发灾难事件,又称严重突发事件(Critical Incident),指的是一种导致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失却控制的情境。灾难事件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危害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个体在这种情境中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失控、失能。

    严重突发事件过去后的数年或数月,个体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