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97986
转化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案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第10期
转化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案例

     〔摘要〕本文运用阳性强化法——代币法,对一例小学三年级男孩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进行辅导,对其行为进行了矫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辅导案例

    一、个案资料

    小陆,男,九岁,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听课不到五分钟就和小朋友讲话;平时课堂作业必须在老师的监督之下勉强完成,否则一下课就冲出教室去玩;做作业时非常粗心,常丢三落四,一个小时的家庭作业要做三个小时,父母的打骂也无济于事。去年到苏州某医院诊断为多动症,服用利他林后,多动症状有所好转,但是家长担心药物有副作用,不久就停用了。最近,父母管教他时,他经常发脾气、摔东西,并说“我是多动症,我改不了了”等。有时发完脾气后,他也会向家长认错,并写了不少保证书,但仍无济于事,家长无奈,前来求助。

    二、案例分析

    对照DSM-IV的诊断标准,在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的基础上,诊断本例儿童属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针对来访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适合采用代币法来矫正其行为。

    代币法的基本原理: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习得的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和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实施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给予某种惩罚。

    三、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2007年4月1日开始,共两次,每周一次。

    目的:(1)建立信任关系;(2)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3)明确主要问题,共同协商咨询目标;(4)介绍心理咨询方式方法和相关情况。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第二阶段:2007年4月15日开始,共六次,每周一次。

    目的:(1)分析求助者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2)改变不良的行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