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8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7930
学校心理服务的实践模式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第12期
     一,早期干预,或者说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是比治疗更有效、更经济的做法;第二,学校心理专业人员本人最好不要直接干预。正如Bardon说到学校心理服务时认为“并不是要教人们去理解或改变什么,而是提供信息或创造一种更好的条件,使他们有可能自己来完成活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学的“助人自助”功能。咨询中重要的是改变服务对象的知觉,继而影响他的行为,并最终完成行为的泛化。此模式还特别强调心理教师与学校其他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改变的发生需要适当的环境。

    干预模式的目标是通过传播心理学理论与技术,提升学校人员(教师和管理者)的作用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的,从而实现学校的心理学化,使学校更加充满人性关怀的味道。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咨询,咨询是心理学家与当事人之间的一种谈话关系,主要作用是在解决当事人问题的基础上,让他更好地发挥功能。其他的作用还包括筛选、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咨询、家长教育等。咨询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咨询者确定其问题原因,如缺少知识、缺少技能、缺少目标还是缺少自信等。如果是缺少知识和技能,咨询者要做的就是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或鼓励当事人选择参加适当的教育和培训;如果缺少的是目标和自信,咨询者就需要改变其对情境的认知,或向其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干预模式所受到的最多批评是,咨询和预防活动似乎并不是学校最想从心理教师那里得到的东西,它忽略了测验,不能完成学校管理者最想要的个别性的教育计划。用这个模式似乎更能创造出优秀的教师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