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9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197889
交往教学及其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第1期
交往教学及其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交往教学的研究成为我国教学论研究的新视点,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交往教学的内涵与特点,进一步阐述了教学中的交往活动对学生良好个性培养的意义,即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等个性品质形成,最终使学生成为富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

    〔关键词〕交往;交往教学;良好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1-0014-03

    一、交往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交往教学论(Kommunikative Didaktik)是20世纪70年代前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首先提出的侧重探讨师生关系的教学论思想。该理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这一观点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把“解放”作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要求学校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交往教学作为一种富有生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近年来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步影响到我国。

    1.我国交往教学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交往教学的研究成为我国教学论研究的新视点。对于交往教学的理解,不同学者有不同层次和意义的定位:有的将教学中的交往视为单纯的教学背景条件的交往,将交往与教学视为平行和相互独立的;有的将教学中的交往视为教学手段和方法;有的将交往视为教学内容、对象和目标;有的将教学交往看作是教学本身的交往。

    那么,教学的一般形态是怎样的?交往教学的基本内涵又将如何定位呢?我国学者叶澜认为,教学是师生间的一种特殊交往。田汉族等认为,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不断促进教师和学生自我生成与建构的过程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