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9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97594
强化“刚性”标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第10期
     编者按:自1999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许多地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大胆探索,积累了经验,但也发现了问题,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教学评价、学校考核指标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2009年5月,本刊记者就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困惑采访了全国十佳专家、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考核指标;教师队伍建设及结构;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0-0006-04

    记者:钟老师您好。自1993年以来,您一直致力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并于2002年,被破格评为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这说明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到见解。我们想请您谈谈您是如何理解“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指标”的,您认为这个指标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如何保证落实?

    钟志农:“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指标”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在接受贵刊采访时提出的,我认为王司长说得很有针对性。他提出的“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指标”,击中了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某种阻滞的要害。“考核”,实际上是对一个学校教育行为的“行为塑造”与“行为矫正”。不管一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重视,只要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和激励,那么,学校领导的“成就动机”就不能满足,他们抓心理健康教育的决心和热情就会逐渐淡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里的地位就会被其他更容易得到“愉快刺激”的功利性的工作目标所替代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