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196736
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剖析及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期
     (二)坚持正面激励,帮助他们抛弃自卑,建立自信

    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用赏识的目光,赏识他们身上的优点与长处,并针对他们的个性,开展一些活动,给他们创设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如无锡市教院附中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活动,对外来流动人员子女进行赏识教育,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激励他们在活动中展示各自的才能,平时对他们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抛弃自卑感,不断增强自信心。

    (三)用“爱”架起和谐的桥梁,营造平等的教育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对于这些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爱”才能成为开启他们心扉的最好一把钥匙,用真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心去温暖他们,用行动去帮助他们。如设立“爱心基金”,开展“爱心助学”等活动,对经济上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平时要把他们同本地孩子一样对待,不要把他们与本地学生进行分班教学;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更不要用讽刺、挖苦的言辞;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学校要教育城市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外来的学生,不得歧视或欺负外来的学生;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方言培训”,为外来的学生扫除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如无锡市金星中学开设的“校本方言培训”活动,吸引了众多外来就学的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校本方言培训” 不仅使他们能基本听懂无锡方言,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诸多的方便,还避免了一些因语言障碍产生的误会,使他们受益匪浅。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为流动人口子女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当然这还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四)发挥班集体的功能,培养他们善于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乐观向上的品质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开展活动的主要环境,学生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具有教育的功能。因此,要想方设法让这些流动人口子女融入这个和谐、温暖、快乐的“大家庭”中,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主题班会、歌咏比赛、朗诵比赛、拔河比赛、知识竞赛等,使他们能在集体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得到温暖与快乐,逐步形成一种乐观向上的品质,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五)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展示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教师在平时要善于观察了解他们的爱好、特长等,动员和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有益的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小发明”兴趣小组、才能展示、社会实践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特长、展示才能,体现自我价值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我校初中生小D,来自安徽,父母亲靠贩卖蔬菜挣钱养家,父亲的惟一爱好是拉二胡,二胡曾给这个清贫的家庭带来无比的愉悦,也给他们消除过无数的烦恼。在父亲的影响下,小D同学也学会了拉二胡,并有幸在他人的帮助下得到专业老师的辅导,拉二胡的水平进步较快。班主任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鼓励他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演出,使他在艺术节上大显身手,获得了荣誉,为班级争了光。学校还多次推荐他参加地区街道举办的公益演出,通过活动,原本沉默寡言的他渐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男孩,他说:“自己能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点贡献,感到非常开心,非常有价值。”

    (六)重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形成良好育人合力

    家庭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端正、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道德水准和家庭教育的能力,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教师可借助家长会、告家长书、家访、“家校通”信息平台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和家庭等情况,互通信息,相互交流。社区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构建共建合作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如尊老敬老、义务劳动、公益演出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

    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通力、有效地合作,定会形成良好育人合力,促使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以上是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几点体会与思考。流动人口子女应该平等地接受教育,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社会的责任。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流动人口子女一定能够受到平等、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跟城市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稿件编号:080911002)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金星中学)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 (穆康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