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196743
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剖析及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经商务工的外来人员逐年增多,其子女进城就读率也在逐年提高,就本人现在的工作单位(一所公办初中)而言,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占全校学生数的比例由2002年的20%左右增加到现在的将近60%。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与这些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发现他们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积极疏导,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更会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为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这方面的问题想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想法。

    一、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控力差

    由于大多数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父母无固定工作单位,他们把时间和主要精力一般都花在了养家糊口上,而在孩子的教育与管理上所花的时间相对就少了。在家里,孩子经常在无人看管的状态下生活与学习,长期下去往往会逐步养成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的行为习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学校里常常突出地表现为不遵守纪律、损坏公物、随地扔垃圾等,甚至打架、斗殴。

    (二)自卑、猜疑

    流动人口中大多数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比较困难,因而孩子在吃、穿、用、家庭的学习环境以及参加某些活动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使得这部分孩子感到与城市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城里人”和“乡下人”之别,形成较大的心理落差,产生自卑的心理。

    (三)孤僻、压抑

    流动人口子女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生在偏僻的乡村,不仅见识少,与他人交往也少,再加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存在自卑感,因而到城里上学后,似乎与城里孩子之间总存在着一种隔阂,如与其他同学一起聊天时,他们一般不会大笑;和大家在一起时,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有时觉得和同学一起玩,不如自己一个人玩;平时不愿参加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集体活动,害怕去人多的地方;当他们一个人在家时,会感到特别的孤独;往往会突然想哭,又突然想大声喊叫;他们有时还会有自己一个人到很远的地方去的念头。这样的孩子不敢或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不愿意把心事告诉别人,使自己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

    都说现在的学生压力大,实际上流动人口子女所承受的压力则更大,除了学业压力外,他们还要承受比城镇孩子大得多的家庭压力、社会压力、自我压力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压抑。当他们承受不了这些压力时,往往就会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如打架、斗殴、损坏公物等行为来宣泄自己的压抑,造成一些不良甚至是严重的后果。

    二、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经济因素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经济贫困户居多,造成经济贫困的原因主要有:

    (1)大部分流动人口子女的父母亲无固定工作或无稳定的工资收入,家庭经济收入微薄。

    (2)子女多。有部分家庭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为了生一个男孩,接连生了多个女孩,不仅违反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还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由于家庭经济的贫困,有的孩子连交纳基本的学习费用都成问题,贫困的生活条件,不仅对孩子的学习与身体成长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他们的心理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家庭教育因素

    由于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懂得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家长:

    一是暴躁型家长。此类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家长“恨铁不成钢”,在家庭教育中多采用训斥、打骂等棍棒式教育方式。

    二是放任不管型家长。此类家长往往以在外打工没时间管教孩子为由,不关心孩子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使孩子放学后便无人管教,放任自流,或在外游逛,或沉湎于打游戏,甚至结识社会不法分子参与违反犯罪活动等。

    三是抑郁型家长。此类家长郁郁寡欢,面对孩子的问题,先别说怎么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连家长自己都找不到信心。这样的家长会给孩子带来更沉重的心理负担,让孩子不知所措,更没有信心。

    四是期望过高型家长。 即“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型家长,这类家长往往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然而然会对孩子“施压”,从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二)学校因素

    对外来民工子女,有些学校实行了分班制,将他们单独编班,与本地学生分开上课;有个别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还存在歧视外来民工子女的言行;还存在一些城市学生看不起甚至欺负农村学生的现象;应试教育也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业负担等。以上种种现象,都会给外来民工子女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

    (三)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以及法制的不健全等因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往往会存在不平等、不公正的状况,如对待外来民工还存在世俗的偏见甚至歧视,使外来民工身心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会通过各种途径转嫁到他们的孩子身上。另外,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诸如盗窃、拐骗、交通事故等也同样困扰着他们,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

    以上种种原因,都不同程度地给流动人口子女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蒙上阴影,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那么这部分孩子的心理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三、预防、缓解和消除流动人口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与科学管理,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校要根据流动人口子女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不断总结、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如进行“帮教结对子”、开设心理健康课、设立“心理咨询室”与“心连心信箱”、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疏导工作等,使他们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约束自己,增强自信心,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如江苏省无锡市金星中学在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科学有效的工作,受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扬子晚报》、无锡电视台、无锡教育电视台、无锡人民广播电台、《无锡日报》、《江南晚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无锡市金星中学针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人数占学校学生总数55%的状况,“如何让这些孩子快乐、健康地与本地孩子共同成长”成为学校领导考虑的首要大事。全校教职工达成共识: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多一份鼓励。学校还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把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作为专题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做到“五个在无锡”,即“清除语言障碍,相知在无锡”、“增强法纪观念,平安在无锡”、“培养良好习惯,文明在无锡”、“疏导健康心理,快乐在无锡”、“实行四个优先,平等在无锡”。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金星中学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进步很快,他们中的许多人改掉了陋习,放下了自卑,融入了集体,刻苦学习,不仅具有了健全的人格,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佳绩。2005届毕业生原九年级七班的班长孙丽丽来自江苏宝应,中考以642分的成绩被国家级示范高中无锡市辅仁中学录取,她不仅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也很高尚,自己家境不富裕,但总是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困难同学,特别是在对患白血病的陈晴同学的爱心募捐活动中,带头捐款,为同学们做出了榜样,得到大家的赞扬。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民工子女加入到了品学兼优生的行列中,学生会主席、少先队大队长均为民工子女,民工子女中的团员数已占全校团员的57%。正如金星中学教学楼上书写的九个金灿灿的大字“让星光照亮每个孩子”那样,在无锡市金星中学这个充满着温暖与爱心的大家庭中外来流动人员子女正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穆康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