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5期
编号:13195478
感恩:积极心理教育新视角(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年第5期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掀起一场“幸福革命”。感恩是一种道德情感,是道德的“晴雨表”、“原动力”和“强化物”。感恩与自豪、希望、受鼓舞的、宽容、兴奋等积极情绪存在正相关关系,处于感恩心境的人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较多的亲社会行为。感恩练习作为积极心理干预手段,有助于个体构建持续的生理、智力以及人际资源,提高个体幸福感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感恩;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5-0004-04

    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里格曼先生(Martin E.P.Seligman)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迅速兴起。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反转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性的消极面和弱点的研究取向,开始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症状的缓解是重要的,但症状的消失并不等同于心理健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心理学家一直致力于减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心理症状。而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强调提升青少年的幸福感。关注人的消极方面,这种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思路可能会阻碍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因此,心理学家们正寻求新的,如满意、乐观、希望、宽容等积极力量来指导人们追求幸福的生活。感恩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和人格特质,有助于构建个体持续的幸福感资源,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感恩逐渐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而国内对于感恩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希望国内学者能充分关注感恩,并将感恩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局面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