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93182
借助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0期
     会管理时间,采取了筹划完成作业次序训练;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弱,遇到挫折时容易退缩,采取了分段完成作业训练;针对学生做作业时间特别长,总是一边玩一边写,采取了整理写作业环境训练和写作业专心指数自评训练;针对课堂上几个学生总是最后几个开始进行学习任务,有时还有不写作业的现象,采取了抗干扰训练;针对学生写作业不专注,不喜欢写作业,采取了延长写作业专心时间训练。在整个辅导训练的过程中,辅导老师始终在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规划高效的行为程序。因此,提高的不是学生某一项技巧,而是元认知中自我监控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薄弱环节通过系统的专项训练是能够得以提高的

    通过对总课题下12个同质小组的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针对研究对象的问题特征,精心设计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专项训练,为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提高搭设了阶梯。由此可以看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自我效能感差,出现对学习任务、学习节奏不适应等现象时,他们缺少的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能够针对他们的现状和已有发展水平,开展有步骤的训练。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学生伴随学习活动过程的内心体验和情绪反应。要引导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递进式问题情境中,促进学生反思意识的提高训练”,辅导老师首先通过呈现给学生一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反思自己以往解决困境时的思维与行为的习惯以及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激发改变现状的愿望;第二次小组训练时,辅导老师呈现了又一组困难情境,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一套遇到困难时正确的思维方式,如反问自己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何事的哪个环节使自己感到困难的,从而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困境;第三次小组训练时,辅导老师出示的困境,则是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困难情境,可以采用不同的求助方法,遇到困难时要选择恰当的求助方法;第四次辅导训练时,辅导老师则通过呈现的困难情境,使学生实践和尝试,利用已掌握的求助方法,选择、设计最适合自己的求助方案。整个辅导过程中的一系列困难情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呈递进的趋势,贯穿了对学生进行学会克服困境专项训练的始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辅导策略注重以活动替代说教的理念。运用以下五个技巧创设带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情境

    1.通过外在感官感受引发内在心理体验;

    2.从学生内在的需要出发,精心设计体验过程;

    3.虚拟一个“真实情境”,使学生获得深刻体验;

    4.将内隐、模糊的体验,转化为外显、鲜明的体验;

    5.创设良好的互动情境,使每个成员都能获得积极的体验。

    而在外显的活动背后,蕴涵着一条清晰的辅导线,即:在活动中进行互动——在互动中产生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建立认知——在认知引导下实践训练——在训练中培养良好行为。

    (四)团体辅导的优势在帮助同质问题小组中格外鲜明

    首先,将有着共同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组成小组,成员会在互动中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不是个别的,自己不是“异类”。在小组中他们可以尽情地倾诉苦恼,并得到同伴充分的理解,使他们在心灵上有了归属感;辅导老师同时对若干名学生进行辅导训练,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帮助;在小组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学生们无拘无束,相互启发,分享各自的智慧,形成共识。在相互鼓励、支持、竞赛和监督中,共同面对相同或相似的困境,一起探讨和尝试应对的策略。

    四、问题讨论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感觉到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产生与许多因素有关,缺乏系统的学习策略的辅导,尤其是缺乏元认知的技巧训练,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本课题所开展的小组辅导训练只是进行了一些弥补性的工作,而且是针对某个单项进行的,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还远远不够。若能伴随着学生一年级至六年级整个小学阶段,各学科都能渗透或开设一些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内容,将更加有利于避免学生出现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 (王 琼)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