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93174
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0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研讨会;探索

    2010年8月13日~8月15日,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京民大厦顺利召开,来自世界各地21个国家和国内25个省市的500多人参与了本次会议,与会人员或发表演讲,或主持会议,或参与互动,经过两天半的研讨,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理论共识,并针对积极教育的价值开展研讨与论证,许多教育实践者和研究人员就他们所从事的领域介绍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为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推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理论共识

    通过本次会议,与会人员基本达成以下共识:

    1.积极心理学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积极心理学与其他分支心理学一样都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实践的检验,如积极教育、积极的健康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积极的神经心理机制以及对困境和艰难的应对。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将积极心理学从理念的层面扩展到实践的领域,使其不断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使积极心理学真正为人类的幸福发挥作用。

    2.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幸福的生活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积极的人格对身心发展十分重要,这种品质有些是与生俱来的,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学习获得的,而且越早学习越好,因此教师在这一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启蒙者。要培养个体学会调节自己的认知和情绪,并通过坚强的意志和持续的努力使幸福成为一种习惯,进而成为人自身性格中稳定的一部分。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翔平教授和浙江师范大学的任俊教授就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乐观情绪介绍了自己的实证研究,为积极品质的培养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

    3.对幸福的阐释

    英国剑桥大学的Huppe~教授认为幸福无法用客观指标衡量,而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可持续的充满活力的状态。此外,许多学者也提到金钱与幸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而是呈边际效益递减的关系,必然存在除金钱外能使人找到幸福的因素。幸福还具有文化差异,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群对幸福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但仍可找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得到公认的幸福指标,如保持与他人的经常联系,积极的运动,关注自我与他人,持续地学习以及学会感恩与贡献。要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就必须找出幸福感本身的要素以及影响幸福感的因素,通过广泛而确实的调查研究,了解人们当前的幸福水平以及提高幸福感的可操作方法。

    4.积极心理学对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塞里格曼教授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51/51”目标,即在2051年前,全球51%的人口要达到殷盛,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GDP也不断攀升,但GDP并不能与人民幸福等同。因此,政府在制定各项公共政策时,必须把国民的幸福指数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实现人们内心真正的殷实感。对于中国来说,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精神世界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职业倦怠、对公益的冷漠、信仰危机等社会心理问题。为此,政府必须在提高人民幸福感方面有所作为,如河北石家庄市教育局的韩保来局长,已经从行政的角度对该市实施积极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提供了支持。

    二、教育价值

    就教育领域而言,本次会议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积极品质: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品质和美德;幸福教育:提升青少年幸福感(well-being)的理论与方法;积极心理教育实践: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少年乐观韧性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乐观隋绪,提高对逆境的应对能力。

    所有与会嘉宾都强调了积极心理学对教育的重大价值,一方面是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使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正确地、合理地应对各种困境与挫折,以乐观的心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优势与良好品格,美国密歇根大学Park博士提出,普通人也有卓越的品质,一定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秀品质和潜能,并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文喆研究员从哲学层面分析了乐观与韧性对于个体发展与教育的意义,以我国已故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以及自己的坎坷人生为例,剖析了人在艰难时期仍保持乐观向上心态的重要作用。他提出,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要加强对青少年儿童乐观精神的培养,乐观与悲观既是个人的主动选择的结果,也与社会环境的作用密不可分。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对积极教育的价值表示了认可,他在《基础教育改革与积极心理品质》报告中指出,在教育面l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今天,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将给基础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三、实践探索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就积极心理学在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情况介绍了宝贵的经验。广大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教育媒体、教师培训、体育锻炼等诸多视角探讨了积极教育的实施方法与存在的问题。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推动积极心理学在学校的应用,真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提供了借鉴和支持。如英国威灵顿公学校长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在该校开展幸福课的方法与经验,虽然在课程引入之初,也曾遭到质疑和批判,但通过在全校以及各学科范围内推广这一理念,幸福课在威灵顿公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实践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的先锋阵地。他也对中国的教育和在中国推广积极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更加深入地反思教育的目的,用积极的情绪激活学生的头脑,制定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政策。澳大利亚基隆文法学校的Stephen Meek先生介绍了该校在实施积极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他们根据积极教育的理念,为学生和教职员工开设了一系列的幸福课程,从校园的软硬件环境各个方面,为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创设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氛围,以及为家长开设在线课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杨忠健教授介绍了北京市花家地二小在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和教师幸福方面所做的工作;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吴剑平校长介绍了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和实施方法;来自上海市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专业发展部的陈亚莉老师从队伍建设的角度介绍了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平台的理论与方法,帮助教师构建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自广西教育学院的潘慧研究员介绍了如何挖掘和弘扬农村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城乡孩子互相学习,共同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此外,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赵昱鲲先生和Emily vanSonnenbergy女士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从而将积极教育的理念从面向青少年阶段延伸到面向人的终身幸福发展。

    四、对未来的期待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翔平教授认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本次大会带给他的感受:开端,分享,享受。他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在中国推广积极心理学的良好契机。他希望通过这次大会,能使积极心理学的火种熊熊燃烧。来自世界与全国各地的代表分享着彼此的思想、观点和经验,碰撞出无数智慧的火花。本次大会不仅研讨的是如何使人幸福,如何使人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而且也的确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幸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刘儒德教授认为通过这次大会,来自世界各地和全国的500多名业内人士,与世界顶级的心理学大师对话,彼此交流,不仅让我们从专业领域收获良多,更结识了更多来自各方的朋友。这次研讨会把积极心理学从理论的层面扩展到具体的实施领域,使我们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本次国际会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学术方面讲,它为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并开辟了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的前景;从社会意义上讲,所有的从业者通过研究如何使人们快乐和幸福同时也使自己体验到了人生的意义,实现帮助他人幸福和自我幸福的完美统一。 (朱凌云 郭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