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年第2期
编号:13191688
拒绝非正常关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第2期
初中生,心理问题,情境性,阶段性,自愈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问题;情境性;阶段性;自愈

    当前很多专家通过各种测试和观察,发现五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于是对此忧心忡忡。同时,工作在一线的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却发现问题可能没有那么严重,很多问题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本文通过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情境性、阶段性的特点的分析,建议大家拒绝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非正常关注,多发现他们自我的治愈能力和正向能量!

    前几天有朋友考二级心理咨询师,进行论文答辩,因为她本身是做初中班主任的,所以论文写的是一则关于初中学生的真实案例,用的量表是SCL-90,得出的结果比较严重:恐怖、强迫、抑郁和焦虑的分值都很高,根据时间及诊断标准,定性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四次以后,学生感觉不错,中断了咨询。但是在论文答辩的时候,遭到专家组的质疑,认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四次似乎不够,对问题本身的诊断和咨询的效果产生怀疑。

    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心理辅导老师,我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我也曾遇到几个这样的案例:某个学生找到心理咨询师要求做心理辅导,第一次辅导后进行相应的量表测试,出来的结果让老师很吃惊,明显比与老师通过摄入性会谈所作的判断要严重,当时真的想把他转介到正规的治疗中心,但觉得有些不妥,所以接收下来。通过1~2次的咨询后,发现效果还不错,3~4次后学生自动结束咨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