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1期
编号:13173776
奇妙多彩的“奖励钥匙”(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1期
     由于人的喜好会发生变化,这一顺序也可能会相应变化。所以我一直定期观察,对学生的喜好进行重新排序,预先确定在各种情境中哪个强化物最有效,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强化。除了观察,我还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其爱好到底是什么。

    3.保质保量,强化显效

    如果学生心中没有把强化与保质保量的学习行为联系起来,那么强化对他的学习就不起作用。如,小王为了下课到操场上做游戏,就草草地完成课堂作业,还漏做了两道题。因此我立刻与他谈话:允许他做游戏是对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一种奖励,而不是他任意行为的结果,如果我已经发现他的作业质量有问题还允许他去玩,是对他做作业草率、不认真这一不良行为的强化。这使小王意识到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之后再没有发生过类似问题。

    擅用“普雷马克原理”钥匙,能巧借学生对喜好行为的期待心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成功开启“行为强化”之门。

    三、巧用“霍桑效应”钥匙,开启“自我成就”之路

    虽然以上两把“钥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奖励的有效性、刺激行为的强化度,但物质奖励和行为刺激这两种奖励方式毕竟是外部强化,过多使用会产生一定副作用:让学生对其“上瘾”——对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期望得到奖品、刺激,并产生依赖心理,有奖品的就去做,否则该做的也不做,或形成一种“完成学习任务是为了奖励”的惯性思维。因此,过度的外部奖励会削弱学习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缺乏真正持久的学习动力。

    如何才能促使学生获得自觉提升的长期动力呢?奇妙的“霍桑效应”让我眼前一亮。

    研究人员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对于工作条件、精神因素和生产效益三者关系的实验中发现了“霍桑效应”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