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1期
编号:13173763
奇妙多彩的“奖励钥匙”(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1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评价;奖励

    小学生都喜欢通过良好的表现获得奖励,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所决定的,正向引导常常能鼓励学生继续表现良好。作为一个长期在一线“作战”的班主任,我越来越发现奖励其实是一门大学问。我身边有的教师认为奖励就是给学生他想要的玩具、食物,有的教师认为,给学生的奖励越多,越会让学生下次表现出好的行为习惯。这些教师常常为“好心”没有得到“好报”而困惑——学生刚得到奖励时兴奋不已,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奖励综合症”:对奖励越来越漠然,不愿为获得奖励而努力,会表现出“老师奖不奖励无所谓”的消极态度。

    为此,我专门查阅了相关心理书籍,尤其是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心理效应”,试着用这些奇妙多彩的“奖励钥匙”提高评价的实际效果,打开学生的心门。

    一、借用“扇贝效应”钥匙,开启“奖励优化”之锁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无法恰当把握奖励的频率和方式,常常导致奖励效果不佳,他们对学生逐渐麻木的状态颇感困惑。我在实际操作中借用了心理学中的“扇贝效应”,通过奖励的“合理强化”切实提升奖励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20秒对白鼠进行喂食,在反复喂食后,白鼠的反应会先停顿,直到下次喂食前一两秒才达到高峰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