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2期
编号:13173319
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及其实用性评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2期
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及其实用性评析,结构式家庭疗法,家庭结构
     〔关键词〕结构式家庭疗法;实用性;家庭结构

    结构式家庭治疗是由美国的米纽琴(Minuchin)及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最初米纽琴是想发展一种理论和一套特殊的干预技术以治疗支离破碎的贫困家庭。在《贫民窟的家庭》(Minuchin et al,1967)一书中,米纽琴揭示了家庭重组和家庭成员间有效层级形式的需要,为家庭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础。在《家庭及家庭治疗》(Minuchin,1974)及《家庭治疗技巧》(Minuchin & Fishman,1981)等书中,米纽琴清楚介绍了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巧与方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米纽琴从研究中发现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用于治疗心理生理病例的家庭成功率很高,并著有《心理生理病家庭》(Minuchin & Roseman,1978)一书。

    结构式家庭治疗以家庭为治疗对象,通过对标签病人的症状行为进行观察,扰动家庭的固有结构、情感等级、行为模式来帮助家庭扩大沟通、建立有效的互动方式、降低内部张力、促进家庭功能的完善[1]。它认为患者的问题是家庭成员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改善症状不能单从治疗个体入手,而应将整个家庭系统作为治疗对象。同时,结构式家庭治疗与其他家庭疗法一样,把个体问题置于关系之中进行理解,但是它更注重对家庭结构的分析、解构和重建,其目的在于重建家庭结构、清晰界限使家庭成员以自由的、非理性的模式彼此沟通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