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7期
编号:13169788
小学心理辅导课“阻抗”现象的分析和对策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7期
     2.价值中立

    价值中立最早由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我们并不能简单地从‘是’与‘不是’推论出‘应该’与‘不应该’。”[4]保持价值中立是心理辅导课的一种技术,在价值引导中不能粗暴地进行“价值干预”[1]。例如:心理辅导课“阳光总在风雨后”,一名学生提出“选不选上中队长没什么,只要学习成绩上去就可以了!”这个学生以挑衅的眼神看着心理辅导教师,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的窃窃私语。如果教师进行价值干预,判定学生的价值观有误,会使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讨论,或将心理辅导课上成品德课,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如果教师不回应,学生会失去对教师的信任,课堂阻抗现象会更加严重。辅导教师这样回应:“这句话是谁告诉你的?”“我妈妈。”“这也是你自己的想法吗?”“不……”这样适时地解决了课堂生成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审视与澄清,比教师直接的价值干预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

    3.追问技巧

    在心理辅导课中,重述、引导、面质和具体化等都是追问技巧。心理辅导课堂不在于环节多样、游戏新颖,重点在于在学生倾诉中寻找课堂生成点,进行有效辅导。如果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陈述不能进行支持和合理分析,势必会增强学生的阻抗情绪。因此,有效的追问技巧关系着心理辅导课的深入和成败。

    首先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