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3167077
提升心理活动课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11期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199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心理活动课开始走进中学生的课堂。十几年中,一大批专兼职教师积极探索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十余年来心理活动课并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仍处在起步时期,如没有系统性的教材、课堂教学还不能有效地达到辅导目的等。作为一名中学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笔者结合自身在实践和理论学习中的体会谈谈自己对心理活动课教学的一些感悟和反思。

    一、理念为先:应对而非解决,成长而非治愈

    所谓辅导理念,即辅导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处于何种阶段,在该阶段有哪些心理需求、发展任务的一种定位、辨析,并在此基础之上确立辅导的主题和目标。理论指导实践,辅导理念应贯穿于一节心理活动课始终,体现在教学内容、活动形式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一堂心理活动课,如果偏离了辅导理念,不能促进学生在心理上的成长和领悟,就只能沦为一堂徒有其表、缺乏内涵的活动课。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辅导理念的偏差也会使教师的预定期望落空,产生心理落差,从而怀疑自身的辅导能力。

    笔者认为心理活动课的根本辅导理念应在于帮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成长,更有效、更灵活地应对学生自身所处的心理困境,而非治愈或者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或者发展危机。一堂45分钟的心理活动课对于解决学生所面对的心理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如一堂主题为亲子沟通的心理活动课并不能完全解决青春期孩子与父母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