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19期
编号:13156971
加强农村中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19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多,学生在校时间长,缺少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各种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行走在心灵世界的桃花源,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一、寄宿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资源不足,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某些历史和现实原因,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边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学校的正常教育活动无法开展,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很少组织或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由此导致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发展不完善。

    为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外地城市务工谋生。由于收入不高和其他不便,他们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话、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架起了寄宿学生与外出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但由于诸多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限制,寄宿学生与外出父母之间真正意义上的联系却很有限,短暂而次数较少的通话无法真正弥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造成的家庭关爱的缺失。这就导致某些学生对自我性格气质、自我评价等方面的消极暗示,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对亲情、友情淡漠,我行我素,脾气暴躁,容易产生对抗行为,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消极低落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努力奋斗、拼搏、进取已成为大家认同的时代精神。与此同时,家长在竞争中感受到的紧张与疲劳、竞争失利后的挫败与失落都让他们深深觉得知识很重要。于是他们一味追求成绩,一股脑地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