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年第22期
编号:13154415
为生命而教育,给学生毕生幸福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22期
生命教育,青少年学生
     〔关键词〕生命教育;青少年学生;幸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和家长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可谓不遗余力,而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却往往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学校迫于升学、考核等各方面的压力,往往只重视应试教育,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明显不足,从而给学生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造成学生失意、抑郁;家长把“再苦不能苦孩子”发挥到极致,过度娇惯孩子,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使孩子情感脆弱,承受力差,对生命漠视;社会上一些网络游戏、动画片、影视剧中充斥着反生命教育,渲染你死我活,让单纯的孩子们以为死亡算不了什么,或者宣扬死而复生,使孩子们不把生命当回事,久而久之,对生命的认识产生误区。因此,如何坚持立德树人,为生命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已成为当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一个全新课题。那么,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如何关注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教育、担起生命教育的责任呢?

    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生命的态度决定子女的生命态度。老舍先生说过:“父母的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孩子获得生命的地方,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间,也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重要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或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替代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采用“爱”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生命至上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珍惜生命和重视健康的意识,并且让孩子知道:从你诞生之日起,你的生命就不只属于你自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