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3期
编号:13141731
亲子沟通的关键在于觉察与呈现(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3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觉察;呈现;感受;需求

    亲子沟通是传递爱的桥梁,有效的沟通能够滋养孩子的心灵,完善孩子的人格。大多数父母期望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也在寻找各种机会与孩子沟通,但不少父母感觉与孩子的沟通不畅或无效,甚至还遭到孩子的抵触。这些父母苦于缺少沟通方法和技巧,长期不自觉地沿用旧有的沟通方法和模式,使父母与孩子都陷于苦恼与迷惘。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关键在于觉察与呈现,父母要善于觉察自己与孩子的情绪、需求与愿望,并妥善地呈现自己与孩子的情绪、需求与愿望,不断练习以提升觉察的敏锐度与呈现的准确性,这样沟通才能顺畅而有效。父母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一、觉察自己的情绪与需求

    在家庭生活中,很多父母会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为了孩子,父母往往会自动放弃自己的需求。殊不知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不满与压抑的情绪会不断积累。如果父母不能及时觉察并调控的话,这些情绪就容易爆发出来,导致与孩子发生激烈的冲突,对双方造成伤害。
, 百拇医药
    如一个初中女生向老师诉说其母亲脾气急躁,经常发火,她对母亲又怕又怨。当老师与其母亲沟通时,母亲诉苦说孩子学习基础差,跟不上现在的学习要求,自己下班后除了忙家务还要抽空辅导孩子的学习,但孩子却不能体谅她的辛苦,做事磨磨蹭蹭,学习漫不经心,母亲心里很着急,又不知如何才能让孩子明白,经常忍不住向孩子发火。这位母亲把孩子生活与学习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放弃了很多自己休息与放松的需求,也没有及时觉察到自己无奈、紧张、愤怒的情绪在膨胀,因此就只有任由那些不良情绪胡乱喷发,严重伤害母女关系了。

    二、呈现自己的感受与愿望

    幸福的家庭中,每个成员的需求都应得到满足。因此,当父母的权益因孩子的行为而受到侵犯,父母的需求受到影响时,父母应该向孩子呈现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感受,让孩子清楚地了解其行为给父母造成的影响,并给孩子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父母的需求,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如上一例常向女儿发脾气的母亲,不仅是因为没有及时觉察到自己紧张而愤怒的情绪,还因为没有及时向孩子呈现自己疲乏而焦虑的感受,孩子不明白母亲的需求和愿望,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误以为母亲看自己处处不顺眼,所以也很委屈和怨愤。老师指导母亲学习觉察并调控情绪,尝试向孩子表露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孩子说:“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回家做家务,已经很累了。你学习跟不上,妈妈还得辅导你,但你学习老是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慢慢吞吞,耽误妈妈很多休息时间,让妈妈感觉很累、很着急。”这位母亲按老师的建议做了,后来母亲很少再向孩子发脾气,孩子的学习注意力开始有所集中,行动也变得利索起来。母亲的情绪通过呈现感受有所纾解,孩子也能够理解母亲,并有意识地减轻母亲的负担,母女关系密切了很多。
, 百拇医药
    父母在向孩子呈现感受与愿望时要注意措词,语气和语调尽量不带负面情绪,否则会让孩子感觉不受父母喜爱和尊重,感觉受到伤害。如“你考得这么差,丢尽了我的脸!下次考不好就别见我!”“你就知道闯祸,气死我了!以后不许出去玩了!”这样的表达主要是在宣泄父母的情绪,隐含着对孩子的命令、威胁、责备与厌恶,容易让孩子感到难堪,产生抗拒和逆反心理,不容易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还破坏了亲子关系。

    父母可以分三步向孩子呈现感受与愿望,第一步是不带情绪地描述孩子不可接受的具体行为,第二步说明孩子行为对父母的具体影响,第三步表达孩子行为带给父母的真实感受。孩子对责任感是有需求的,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父母的需求,因此如果父母能够向孩子袒露自己的内在需求,以及自己受孩子行为影响后产生的不快感受,孩子是愿意改变他的行为来满足父母的,这样孩子也会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一位母亲向老师诉说孩子放假后喜欢上网玩游戏到深夜,母亲因担心儿子熬夜而难以入眠,影响到第二天上班的精神状态。起初她反复劝儿子不要玩得太晚,但儿子总是嘴里答应却不见起身,母亲非常苦恼。老师建议她向儿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儿子,你玩电脑游戏经常玩到半夜12点过,妈妈因担心你的身体受损害而难以入眠,这影响到妈妈第二天上班的状态,妈妈很疲累,又很担心你。”妈妈尝试着对儿子讲了几次,儿子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妈妈的影响,开始逐渐缩短玩游戏的时间,有时还不等妈妈开口提醒,儿子就自觉关机睡觉去了。父母恰当地向孩子呈现需求和感受能够达到平时唠叨和教训所难以达到的沟通效果。
, 百拇医药
    三、觉察孩子的情绪与需求

    同样,父母也要注意觉察孩子的情绪与需求,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情绪,父母要注意解读孩子的需求,聆听孩子的心声。大多数孩子在需求得不到满足、处于困扰之中时也想向父母诉说,但很少一开始谈话就透露出令他烦心的真正问题,往往会先谈一些“表象问题”,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特性,只是注重“表象问题”的话,就很容易忽略孩子真正的需求,使孩子的困扰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

    如一个初中男生英语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劝他参加暑期英语补习班,孩子也同意了,起初一段时间每天都按时去学习英语。但有一天家里来了亲戚,其中有孩子的表兄弟,孩子那天下午就表示不想去学英语了,母亲认为他是贪玩,不同意他逃课,硬要开车送他去上课。到了学习地点,孩子扭住车门不下车,脸涨得通红,无论母亲怎么训斥都不听,母亲没办法,只得把孩子带回家。母亲冷静了好一会,然后询问孩子不去学习的原因。孩子说不是因为想玩,是因为自己忘了完成老师昨天布置要听写的单词,怕被老师批评而不敢去。母亲得知缘由,愤怒的情绪平息了一些,然后问孩子有什么打算,孩子说计划先在家里背熟单词,补上欠缺的课程,明天再去学习。听了孩子的计划,母亲的愤怒情绪消散了,并对之前没有及时觉察孩子紧张、焦虑的情绪,以及为了满足自己对尊严和脸面的需求就大发一通脾气而惭愧,并庆幸自己没有继续错误的判断和训斥,造成不良后果。

    四、呈现孩子的感受与愿望, 百拇医药(赵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