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6期
编号:13137758
怎样能够记住更多?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6期
     〔关键词〕记忆策略;认知发展;儿童;心理实验

    一、引言

    下面是一些记忆任务,请尝试进行记忆:

    例1: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请记忆战国七雄。

    例2:请熟记四大佛教圣地——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

    例3: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开放宁波、上海、广州、福州、厦门等五个通商口岸并割地香港。请熟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这些记忆任务是学习与生活常见的问题,不是特别困难,但是准确长久地记忆这些知识也不是非常轻松的任务。有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呢?其实也有一些更加轻松的秘诀。例如,第一个任务可用串联加谐音法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第二任务可记作“九五之尊,普照峨嵋” ;最后一个任务可化简后串联记作“宁(宁波)上(上海)广州,不(福州)下(厦门)香港”。这样的处理可以大大降低记忆的难度,而这样的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为“记忆策略”。
, 百拇医药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有效地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或手段,这些策略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记忆。我们常用的策略有复述策略、系统化策略等。这些是我们成人在记忆中采取的策略,那么儿童有没有记忆策略呢?儿童的记忆策略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下面这些实验能够帮助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二、实验介绍

    实验一:儿童复述策略研究

    1.实验目的

    考察幼儿园和小学的5、7、10岁儿童的复述策略的自发使用情况及效果。

    2.实验介绍

    弗拉维尔(Flavell,1966)等人对幼儿园和小学的5、7、10岁儿童的复述策略进行研究。他们从60所公立学校随机选取被试,每个学校选取幼儿园、二年级、五年级男女生各10人。实验时实验者先随机呈现给被试7张物体图片,每张图片上呈现一个物体。主试依次指出3张图片要求被试记住。15秒钟后,主试重新呈现那7张图片,但顺序不同,要求儿童从中指认出前面主试曾指定的那3张图片。在间隔时间内,让儿童带上盔形帽,帽舌遮住眼睛。这样儿童看不见图片,主试却能观察到儿童的唇动,以唇动的次数作为儿童复述的指标。
, 百拇医药
    3.实验结果

    结果是20个5岁儿童中只有两个(10%)显示出复述行为,7岁儿童中60%有复述行为,10岁儿童中达到85%。在每一年龄组中,用自发复述策略的儿童记忆效果优于不进行复述的儿童。

    实验二:儿童系统化策略的研究

    1.实验目的

    本实验探讨5~11岁儿童系统化记忆策略的运用。

    2.实验过程

    弗拉维尔(Flavell,1966)对5~11岁儿童系统化策略进行了研究。系统化是指个体找出要识记材料所包含项目间的意义联系,并依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的过程,包括对信息储存和提取两方面的系统化。刺激物为一组图片,图片可分为四类:动物、家具、交通工具和衣服。图片被摆成圆形,两两相邻的图片都属不同类别。告诉儿童先学习这些图片,过一会儿要把图片的名字说给主试听。然后,主试托词有事要离开,并告诉儿童,为学习这些图片,可以进行任何有助于记住这些图片的活动。最后,评定被试对这些图片的归类结果,以被试将同类的两个图片挨着摆在一起的次数与同类的两个图片挨着摆在一起的可能的次数之比作为评分指标。
, http://www.100md.com
    3.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10~11岁儿童基本上是自发应用系统化策略以提高记忆效果的,其他年龄儿童则不能。经过短暂的归类训练,低年龄组儿童也能达到10~11岁儿童自发归类的水平。

    实验三:儿童运用类别提示线索进行回忆的研究

    1.实验目的

    探讨6、8、11岁儿童运用类别提示线索进行回忆的情况。

    2.实验过程

    卡巴·西格瓦(Koba Sigawa,1974)对6、8、11岁儿童进行实验研究。被试分别来自一年级、三年级和六年级,每个年级男生女生各6名,共108个被试。刺激物为24张图片,每3张为一类,共8类。同一类图片(如猴子、骆驼、熊)与一张大图片放在一起呈现,大图片与类别标志有关(如动物园中有三个空笼子)。当所有图片以这种方式呈现完毕,对被试进行不同的回忆测验。其中之一是给出一些大图片,让被试回忆小图片。
, http://www.100md.com
    3.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自发地使用大图片进行回忆的人数逐渐增加,6岁儿童中有33%,8岁儿童中有75%,11岁儿童中有90%。8岁以上儿童基本上能运用类别搜索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使用策略的有效性越来越高,三个年龄组回忆出图片的平均数依次为11、16.2、19.7。

    实验四:儿童间接识记研究

    1.实验目的

    探讨3~6岁儿童利用中介物来帮助识记的情况。

    2.实验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洪德厚等(1981)对3~6岁儿童进行实验研究。向儿童呈现同等数量的词和图,其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例如,与“水果”一词相匹配的是画有西瓜的图片,与“交通”一词相匹配的是画有火车的图片,等。以词为识记材料,以图片为中介物。由于只有当幼儿能够概括出相应图片和词的关系时,图片才能起中介物的作用,有助于对词的记忆。
, 百拇医药
    3.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3~4岁儿童不能概括出这种关系,故不能进行间接记忆。4岁半至5岁的儿童能初步概括出中介物与识记对象的关系。但是该年龄的概括带有具体性,往往用具体词代替了识记材料中的抽象的词,例如用“西瓜”代替“水果”,以“火车”代替“交通”。5岁半至6岁开始能够灵活地运用间接记忆。

    三、实验应用

    个体记忆策略是不断发展的。弗拉维尔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了记忆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没有策略(5岁以前);(2)不能主动应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使用(5~7岁);(3)能主动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一般来说,儿童3岁以前没有策略,5~7岁处于过渡期,10岁以后记忆策略逐步稳定发展起来 。上面的实验还说明,对儿童进行一定的记忆策略的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儿童掌握有关的记忆策略,促进记忆策略的发展,提高记忆效果。儿童进行间接记忆的效果与其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5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其思维还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水平,因此,无法对抽象概括性较高的词进行有效记忆,对于实物和具体的词记忆效果较好。
, http://www.100md.com
    那么怎样训练儿童的记忆策略呢?父母和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认识儿童的记忆能力,对儿童提出合理要求

    幼儿并不像成人一样能有意识地娴熟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来提高记忆效果。儿童在5岁以前基本没有记忆策略,要到10岁以后记忆策略才逐步发展起来。记忆策略的缺乏使得幼儿记忆能力受到限制,不可能达到像成人一样的记忆能力和记忆效果。但是一些家长不顾幼儿记忆的特点,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幼儿,这不仅使幼儿勉为其难,而且也会挫伤幼儿的自信,给幼儿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2.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多采用形象性的记忆材料提高记忆效果

    幼儿的认知能力尚处于形象思维水平,没有达到抽象思维水平。第四个实验发现,幼儿无法进行抽象词的间接记忆,而对具体实物和形象的词的记忆效果较好。我们应当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多采用形象性的记忆材料,如实物、实物图片、形象的词,少用抽象概括性较高的幼儿无法理解的记忆材料。现在有一些家长,教孩子背诵古诗词,在反复练习下,孩子会背了。但孩子并不理解诗的意思,他们只是机械地记忆,而并没有理解诗的具体含义,这种记忆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 http://www.100md.com
    3.通过一定的记忆策略的训练提高儿童的记忆效果

    记忆策略是影响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年幼儿童记忆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意识也不知道如何运用记忆策略进行记忆。成人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能力来进行一定的记忆策略的训练,如运用复述 、提示、线索等方法帮助儿童进行记忆,提高记忆

    效果。

    (选自董奇、边玉芳教授主编的《经典心理学实验书系》之《儿童心理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编辑 / 杨 怡 终校 / 于 洪, http://www.100md.com(边玉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