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7期
编号:13135636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7期
     〔关键词〕分享;亲社会;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分享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是指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它保证了个人与他人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和享受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带给人们的各种条件,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儿童学会分享,是足以让儿童受益一生的教育。但是现今,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兄弟姐妹与自己分享父母的爱,也很少有与自己同龄的小伙伴,因此,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不管什么东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属于一个人,很难有自发的分享意识。

    《林哈德与葛笃德》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名著,其中,女主人公葛笃德独特的分享教育方法显示了作为母亲所具有的教育智慧。在生活中,她不仅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还积极引导自己的孩子懂得分享,会分享。她的分享教育方法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同时也给予当今家庭教育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裴斯泰洛齐分享教育的基本观点
, http://www.100md.com
    《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女主人公葛笃德的教育方法,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赞颂,当然这正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葛笃德是泥瓦匠林哈德的妻子,他们有七个孩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凭着葛笃德的勤劳善良以及独特的教育方法,他们的家庭生活充满欢乐,孩子们个个都很有教养,赢得县长亚尔纳的高度赞赏。县长以这种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基础,推行教育改革,兴办新学校,使当地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葛笃德是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女人,她用自己充满爱的语言和独有的教育智慧使自己的子女善良而有教养。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葛笃德对儿童的独特的分享教育方法,她不单单是让儿童把东西分享给别人,而是让儿童怎么把东西分享给别人,是一种心灵的教育。只有让儿童发自内心地认可分享行为,并愿意真正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自己的伙伴,而不是只流于表面单纯的交往目的或接受表扬,这样儿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懂得分享。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是一个人忘掉学校学到的东西后惟一留下的。”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活动,而在这方面很多家长都忽视了,葛笃德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她的教育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百拇医药
    (一)身教言教并重,适时进行分享教育

    对儿童进行分享教育之前,父母自己应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懂得分享的心,还要善于利用合适的情景。葛笃德就是利用节假日及平时祈祷时教孩子有一颗爱心,爱天父基督,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自己的贫穷的小伙伴以及善良正直的县长。如“她已经养成了习惯,每逢星期六总要利用晚祷时间,专心地把她认为这个星期里最重要和最具有启发性的事情,铭刻在儿女们的心上。”当时林哈德因为县长的帮助拥有了一份修建教堂的泥瓦匠的工作,葛笃德就教育自己的孩子们,“孩子们,记住吧,一辈子都不要忘记我们经受过的那些贫苦忧伤和艰难的日子。要是现在我们的境况好了一点,别忘记那许多像我们过去一样正在受苦的人。永远不要忘记饥寒交迫的苦痛,对于穷人,要是自己有一口余粮,就应该乐意送给他!孩子们,你们都愿意这么做,是不是?”在她的真诚和充满爱心的教育下,孩子们都愿意把自己的面包分给没有饭吃,正在挨饿的小伙伴。当然她自己也是为孩子们作出榜样的,她不仅时常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帮助困难的家庭,在鲁迪母亲逝世时,她还主动接受了卡德龄女士的遗言,照料着把收敛死者前应办的一切善后事情办完并经常去鲁迪家帮忙收拾,帮他说媒,并告诉他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也时常教小鲁迪兄弟姐妹一起劳动和学习。葛笃德之所以对儿童能进行有效的分享教育,首先是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个善良而善于践行分享的人,而且身教言教并重,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二)关注分享对象,引导儿童主动分享

    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真正需要关心的人,让孩子从心里乐意去分享。葛笃德不会刻意让每个孩子必须去帮助谁,刻意和谁分享东西,而是进行了很恰当的引导。在祷告之后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妈妈:“尼克拉,你知道有谁是常常挨饿的吗?”

    尼克拉:“妈妈,有小鲁迪。我今天上他爸爸那儿去过,他简直饿得要死啦,他甚至从地上拔草放在嘴里嚼哩。”

    妈妈也问遍了其余的孩子,大家心里最感快活的就是明天的晚餐可以送给穷孩子们吃。

    葛笃德就是这样,让孩子们发自肺腑地要分享东西给小伙伴,而不是去命令,去要求必须怎么做,这样孩子也会沉浸在自己可以帮助别人的快乐中,是自我价值感的一种满足。
, 百拇医药
    (三)树立正确观念,发掘儿童分享智慧

    父母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分享观,自己想办法以最合适的方式与伙伴分享。让儿童明白分享不是做给父母看的表面工作,也不是为了得到长辈的夸奖,而形成明显的虚荣心。这是分享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是最值得思考的部分。

    葛笃德家孩子们的伙伴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的是单亲,父亲很懂得感激,很老实,像小鲁迪的家庭。还有的父母,一副假善人的嘴脸,自己穷苦没有面包吃,还在外宣扬自己什么也不缺,像贝特丽的家庭,孩子穷得每顿饭吃萝卜,却偏要说吃了一大块蛋糕。因此,在一次过节的晚餐时就出现了葛笃德和孩子们这样的对话,他们都喝完了牛奶,母亲旁边还剩有面包。尼克拉请求母亲多给他一块面包,说自己的送给小鲁迪,再要另一块。她却说“我没叫你非送人不可;你要吃可以把它吃掉。”然后坚决不给他,教育他“免得你先要自个儿吃够了,肚子饱了,才想到穷人。”不过接着又引导他真切地体会穷人的苦,然后借此问其他孩子是不是留下的面包要分给伙伴,孩子们都说一定要送人。葛笃德就借机教育他们,“孩子们,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可是,你们现在要怎么去送呢?凡事都该有一定的做法,要是做得不当,再好的事情也会被人误解成坏事。尼克拉,你说你要拿你的面包怎么办?”尼克拉说要把小鲁迪叫出来,不把面包装兜里,好让鲁迪赶快拿到手。丽赛的方法是对贝特丽使眼色,把贝特丽叫到角落里,再把藏在围裙下面的面包悄悄给她,不给任何人瞧见,也不让她爸爸知道。约拿是让赫莱利“张大嘴,闭上眼”要把面包直接放到他的嘴里。葛笃德知道这时孩子们是真心真意要分享自己的面包了。就再次叮嘱她们:“孩子们,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我还要对你们说一下:你们务必要把面包悄悄地单独送给人,别让外人看见,免得有人猜想你们是在做面子。”于是尼克拉也把自己的面包放到了口袋里。, http://www.100md.com(程世新? 李先军)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