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3128726
学困生教育研究现状及转化策略探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5日 朱琪 吴晓川
第1页

    参见附件。

     多数被调查教师指出,为学困生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是有必要的,非常需要对学困生尽早发现和尽早干预。在此基础之上,46.7%的教师认为非常需要建立一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有关人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才能更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干预。

    在学困生参与其他教育安置形式的问题上,教师们更倾向于外加式和巡回辅导教学的教育安置形式,抽离式和校外辅导班也可以适当考虑。

    (二)学校针对学困生的转化得到的支持和已有的条件、效果

    由图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被调查教师所在学校对学困生的教育支持主要涉及政策支持、专项基金支持、专业师资配备和培养、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干预;对学困生的支持和帮扶主要源自学校和家长方面。

    被调查教师所在学校已经具备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支持和辅导的条件,主要是专业教师、专业辅导干预计划和相关课题支持;辅导干预学困生的主要内容为学科课程的辅导、学习方法的辅导、心理问题的辅导。这些措施对学困生的教育辅导比较有效。

    (三)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被调查教师认为需要为学困生在普通课程外再特别设置一些补习课程,他们的尝试和实践主要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困生的学习目标,进行个别的基础、强化辅导;设置特长兴趣班;开展有关的专项课题研讨,交流经验。

    多数教师认为需要为学困生减少课程内容和降低课程难度,他们在这方面的尝试和实践主要为:分层开展教学,选择课程中最基础的内容让学困生学习;单独布置作业;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作要求;开展社团活动。

    36%的教师认为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在每个班设立副班主任,以帮助管理班级内的学困生。分别有26.4%、36.5%的教师认为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在每堂课上在设立助教,以帮助提高班级内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在多数教师眼中,学科教师最适合开展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一半以上的教师赞同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媒介和辅助器具,他们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设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功能教室、符合学科特点的视听学具。

    73%的教师认为需要为学困生安排特别适合他们学习的课堂环境,如安排适当的座位、同桌;在片区内结成学习小组,优生提供帮助,同时给予学困生表现的

    机会。

    35%和51.3%的教师认为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在设计教案或备课时考虑学困生的个性特点,他们的实践和尝试有:从作业量和作业难易上区别对待,分层次设计作业和教学目标,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中的提问考虑学困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细致批阅每位学困生的作业后再备课。

    教师为帮助学困生提供的教学策略,主要涉及在备课时根据难度采取分层设计法、在教学时由浅到深、有难度的地方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讲解、为学困生安排同学进行一对一帮助、教师采取一对一的辅导方法和经常提问以及表扬。他们认为,为了更好地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支持和辅导,专项经费、专业教师和专业辅导干预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多数教师认为,与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副班主任及时沟通,根据需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减轻辅导人员的其他授课负担三项举措有助于相关人员开展实际

    工作。

    三、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学困生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学困生教育涉及生理、心理、行为、学业、学校、教师、环境、社会等多种影响因素,需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在诸多因素中,教师是关键;学校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是前提条件;政府投入、社会支持、家庭教育、同伴帮助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因此,在制定学困生教育的有效策略上,可从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层面

    思考。

    (一)心理层面

    让学困生体验到良好的情绪,感受成功。学业中的愉快情绪体验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克服自卑,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动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宽容和尊重学生的心,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经常对他们进行鼓励,开展理想和成功教育,使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正确的归因训练使学困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提升成绩的信心,摆脱失败者的不良心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开展学困生阅读、计算、写作等测试量表的研制。学困生通常在学科学习的读、写、算上存在自卑、畏难、惰性、厌学等心理特征,现有的一些测试量表过于专业或通识,不便教师评价与掌握,因此针对读、写、算开展针对性的量表研制很有必要。

    对学困生开展元认知干预。教师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材料、学习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判断和任务完成的分析。在元认知体验上,让学困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和时间,在此过程中获得认知和情感上的体验,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元认知监控上,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材料的特点制定适宜的学习任务和计划,学会主动选择相应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不断自我反思,以便调整计划,实现自我监控。

    (二)教育层面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实现分层教学。学困生之间存在类型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实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评价,促使学困生制定切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取得最大的成功。同时鼓励学困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实现优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学会学科间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使用。

    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实现从知识型教学转向知识、习惯、能力三者并举的教学模式,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困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困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法,强化学习技能,提高学困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学科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管理层面

    在学校设置专门的学困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及时深入地了解学困生的情况,直接参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学困生的转化制定具体的方针和策略;负责定期督促、指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落实教师对学困生教育教学的考核

    工作。

    在学校内创设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优良的校风、班风建设,良好文化氛围的不断渗透,能为学困生教育构建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效果的获得。因此,在校园中可开展各项教育主题活动,为学困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展现自我提供

    机会。

    学校和家庭建立管理同盟。家长学校的建设、家庭教育咨询的加强和家校联系制度的规范,能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使学校、教师与家长能及时沟通,了解学困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特点,督促家长的配合和帮扶,使教师在学困生教育中更得心应手。

    国家建立学困生转化的保障制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教育管理者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法,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完善保障制度。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DIA110281)的子课题“北碚区留守儿童自主情感能力培养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编号为DIA110281-A001。

    参考文献:

    [1]林宇.“学困生”概念之厘定[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10):5-7.

    [2]孟兰洲,苏春青.学困生的元认知特征分析及教育干预[J].赤峰学院学报,2007,23(10):134-135.

    [3]郭颖.“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4]孙鹏.多元智力理论在转化化学学困生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