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6期
编号:13126259
基于气质评定的初中生亲子关系干预实验(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5日 刘文?王歆然?张雪?李瑶
第1页

    参见附件。

     活动性是指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孩子的活动性很强,父母就会花费更多精力在照看孩子上,如果孩子的活动性弱,父母就会省些精力,活动性决定了父母关注孩子的时间。专注性是指注意力的持久程度,反应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敏锐程度及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程度,如果孩子的专注性和反应性良好,可以减少某些亲子冲突。情绪性是指情绪的表达及其适度性,情绪性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最低,说明影响亲子关系的重点在于生活中的事件本身,而不是事件所带来的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波动比较大,但没有因为某件事情与父母发生冲突,亲子关系就不会受到很大

    影响。

    (三)基于气质的干预活动具有有效性

    本文根据气质各维度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设计活动:促进社会抑制性的亲子活动10个,促进活动性的亲子活动8个,促进专注性的亲子活动7个,促进反应性的活动6个,促进情绪性的活动4个。活动都是亲子之间的游戏竞赛,每个活动都可以培养亲子的某个气质维度,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

    个体咨询访谈也支持结果:一号家庭在活动之前最大的障碍在于亲子之间的不理解,赵同学有一个弟弟,她认为父母只关心弟弟而不关心自己,从来不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十次活动后,她的态度转变了,认为她应该知道父母的真实想法,在与妈妈谈过几次之后,她终于理解了妈妈,妈妈在家带两个孩子很不容易,而且妈妈也希望她们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这说明孩子的社会抑制性气质有了转变,进而改善了亲子关系。二号家庭活动之前的最大障碍在于孩子总是粗心大意,而且不理解父母,总是顶嘴。活动之后孩子的社会抑制性和专注性维度有所提高,进而增进了亲子关系。三号家庭活动之前的最大障碍在于父母是个体户,对孩子的关注较少,同时孩子也较少活动,性格比较内向。活动之后孩子的活动性维度有所提高,进而变得开朗,父母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活动。四号家庭存在的问题是孩子不听家长说的话也不照做,父母认为孩子另类、偏激、不求上进。活动之后孩子的社会抑制性有所提高,对于父母的话不再总是顶嘴回应,而是与父母开玩笑式地商量着来。五号家庭存在的问题和四号家庭一样,孩子很少听父母的话,并且做事拖沓,活动之后效果很显著,社会抑制性提高了,作业可以很快地完成,活动之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六号家庭活动前最大的障碍是孩子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父母希望孩子更加活泼。活动结束后孩子的活动性维度有所提高,对事情有了主动的兴趣。七号家庭存在的问题与六号一样,后测时活动性和社会抑制性有所提高。

    7组被试家庭亲子关系前后测差异显著,说明7组被试家庭亲子关系有了显著的改善。控制组家庭在干预活动前与被试组家庭亲子关系测验差异不显著,但在干预活动后,被试组家庭的亲子关系测验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家庭,说明基于气质维度设计的干预活动对于促进亲子关系有显著的效果。

    四、结论

    (一)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中二、三年级的亲子关系显著不良,父母和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气质各维度与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抑制性、活动性、专注性、反应性、情绪性。

    (三)基于气质评定的干预活动改善了亲子关系,在学校和家庭中可以定期开展此类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李康.亲子关系研究浅识[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25.

    [2]Montemayor R,Adams G R. Personal relationships during adolescence[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4:7-36.

    [3]Rotenberg K J. Disclosure Process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10-56.

    [4]Noller P,Callan V J.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0,19(4):349-362.

    [5]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3):46-52.

    [6]Rueter M A,Conger R D. Antecedents of parent-adolescent disagreements[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95,57(2):435-448.

    [7]Smetana J G. Parenting styles and conceptions of parental authority during adolescence[J]. Child Development,1995,66(2):299-316.

    [8]刘文,杨丽珠,邹萍. 3-9岁儿童气质类型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4:603-609.

    [9]Kochanska G,Coy K C.Child emotionality and maternal responsiveness as predictors of reunion behaviors in the Strange Situation:Links mediated and unmediated by separation distress[J].Child Development,2002,73(1):228-240.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