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4年第16期
编号:13126372
不害怕的课堂(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6期
     2.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学生课堂安全感缺乏的另一个原因。部分学生对自身的期望过高。对课堂充满恐惧的这类学生,因为害怕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担心犯错误而受到批评,因而会感到课程学习带来的巨大压力,学习非常被动,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会患得患失。他们总是期望自己能达到最佳的状态,似乎只有这时才和改变自己的勇气。正如毕淑敏在《破解幸福密码》中所说的一样: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接纳个人限制,不会因此感到不安、羞耻和有罪咎感。而心理健康不良的人,就害怕被批评和被击败。正是由于学生对自身的这种严苛,使他们心生畏惧,尽可能躲避课堂上任何能表现自己、接受挑战的场合,将自己隐藏起来。因为害怕被批评和被击败,他们选择的最保险的策略就是一动不动。完美主义的学生到最后往往由于精力所限,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只得在课程学习任务面前沮丧地认输,这种来自自我的压力就导致了课堂上的不安全感。

    3.教师角色定位偏差

    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它是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情感、行为和责任的集中体现,反映个体与自己、周围人群和客观事物之间发生作用时独特和一贯的行为方式。”教师与学生要想很好地融入课堂,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对自己以及相互的角色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教师若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总是以权威者、知识的掌控者自居,以居高临下的优越感面对学生,那么就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束缚其思维,课堂氛围中的压迫感也就在无形中产生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是放不开的,也不敢提出质疑。而这种师生关系,就像弗莱雷所说的压迫者、被压迫者的关系,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走,师生的对话关系也被解构了。
, 百拇医药
    4.教学方法和艺术欠缺

    其实,教师也可能存在“害怕”心理,这在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身上尤为明显:担心突然“冷场”,害怕在与学生的对话中遇到预料之外的“麻烦”等。对于他们来说,讲解、灌输是最安全的方式,可以保证教学按计划进行。假如学生们的思维稍有偏离,教师便立即会将学生拉回其预设的轨道上来。可是这样的一堂课还称得上是真诚宽容、百花齐放的课吗?

    三、关于如何构建“不害怕的课堂”的一些思考

    1.建立起信任、真诚、宽容的课堂氛围

    角色扮演式教学理论认为,由于教学的需要,学生在具体的课堂环境中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这需要在和谐、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中进行。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开放的心理环境,并积极地鼓励学生阐发不同的见解、提出不懂的问题,允许他们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感情。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诚挚地坦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自然而然地进入“不害怕”的课堂状态。另外从师生关系构建的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我—你”的关系,需要以平等的身份发言,以宽容的心态对话,期待“精神相遇”。只有构建“不害怕的课堂”环境,才能引发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课堂教学有序、顺利开展。
, 百拇医药
    2.采取一定的心理暗示

    学生在课堂上的害怕心理很多都是因为自身心理消极造成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接触生活、接触社会,促使他们拥有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基本认识与了解。学生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倾向,学会自我肯定,敢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告诉我们:人的情感和观念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人下意识的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意识正处于发展中,他们更会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暗示,形成或积极或消极的想法与态度。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要多鼓励、激发学生,允许其个性化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上给予他们充分的正面暗示。当学生得到教师的认可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打破内心的封闭状态,不会再害怕在课堂中犯错,而会勇于表现自己。

    3.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课堂上的学习是一种伴随着多种心理体验的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学生既会体验到课堂学习成功后的快乐、愉悦和幸福,又会体验到课堂学习失败后的失落、难过和压力。前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后者则会让学生产生害怕、恐惧与焦虑的情绪,甚至为了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而选择躲避与逃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情绪、情感、创造能力以及知识对于学生生活的意义”。只有获得了积极的心理体验,学生才能够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领悟真理。课堂学习理应是一种积极情感的心理体验过程,而不是给学生带来恐惧感的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提供的东西,应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 http://www.100md.com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在探求知识中获得成功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并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快乐和趣味,让课堂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内心不害怕课堂,愿意接受课堂,逐渐喜欢上课堂,并最终爱上课堂。

    4.提升教学艺术,适时启动教学对话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自发学习。应当使教学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应当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和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既要真诚倾听学生的想法,也要积极推动、促成教学中的对话。要承认、允许对话发展的多种可能,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随机应变。要用贴近学生实际的语言来启发学生,并刺激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因为问题是对话的源泉,是教学中对话得以启动的基础。教师要改变理念,在认可那些清晰的思考、意见的同时,更应该关注那些模糊的、“酝酿”中的发言,鼓励安全感暂缺的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产生思维火花。

    另外,教师的教姿、教态也是需要注意的,可以适当表现出亲和力。只有做到了从内心真正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才能感染整个课堂氛围,唤起学生心中的感动,让学生感觉到整个教室是安全的、轻松愉快的。在不害怕的课堂里,学生们的发言会越来越大胆、思维也会越来越活跃。就像蓄水池中的水,只要开了口子,一定会向外流出。久而久之,当自由流动之泉渐渐充盈了整个课堂时,润泽、安全的课堂就会随之建构起来。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工学部教育科学学院,武汉,430072)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百拇医药(李杏?谢先成)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