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践(3)
技能性内容也就是个性化的操作。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认为,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的技能是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这里所说的心理调适的技能,并不是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中所使用的技能,而专指中小学生普遍需要且易于掌握的个性化操作。这部分内容是心理健康课程区别于涉及心理发展的其他课程(如《体育与健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的重要特征。
综上所述,既不能把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理解为专门化的知识,也不能理解为纯粹的活动或学生难以掌握的操作。在理解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时,应该秉持的是一种内容综合化的取向。
(四)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法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课程价值观。根据美国课程研究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从心理健康课程的本质属性及内容序列来看,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应该是一个在课程专家指导下,由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往互动,不断创生的过程。
, http://www.100md.com
三、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研制实践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对课程标准的定义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和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学校课程,从课程规范出发,都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应由国家相关部门编制,地方课程标准应由相应区域的相关部门编制。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就是为了规范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而编制的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和指导性的专门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在前期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通过对相关国内外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建立了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确定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提出了实施建议。
(一)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
通过对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小学)》(以下简称《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的比较发现:由于国情不同,新加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主要分为两部分——课程概述和课程标准内容,相比国内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概述中多了“价值观”的阐述。我国的课程标准在结构上比较注重格式,一般分为四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 百拇医药
武汉市义务教育阶课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为了增强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接纳性,同时也为了便于教师阅读、理解和使用课程标准,还是采用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的结构框架(见表3)。
表3 《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结构框架
第一部分:
前言 心理健康课程的本质、性质和育人价值
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心理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与结构示意图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总目标
, 百拇医药
各学习领域具体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一:自我意识
学习领域二:人际交往
学习领域三:学习心理
学习领域四:生活与社会适应
学习领域五:生命关怀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课程评价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五大特点
, 百拇医药
第一,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课程的“课程边界”,避免了与相关课程的重复。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康》等均涉及一定的心理健康内容,为了避免与这些内容重复,也为了学校教师能较好把握心理健康创生主题的选择,在《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课程边界作为设计思路的重要元素加以突出。心理健康课程边界由三条线首尾连接,围成的区域构成心理健康课程的独特领域。第一条是学术基础线,由相关心理学知识构成;第二条是功能取向线,由认知、情感、行为三类积极体验构成;第三条是资源依托线,由学生身处其中的学习生活情境构成。课程边界的划定是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独特
之处。
第二,课程目标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均强调“体验”,突出了心理健康课程的亲历性与实践性。课程目标泛指学生经过学习后取得的发展结果,但心理健康课程的本质是“使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增量”,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体验特性,因此是很难划一的。为此,在确立课程目标时,就必须把“体验”作为总目标加以突出,把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活动亲历与具体实践这两种过程特性纳入课程目标当中。这也是其他同类课程不具备的特点。
, http://www.100md.com
第三,学习领域中单列“生命关怀”领域,突出了心理健康课程对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作为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既有赖于学习并养成积极心态,也有赖于缓解并消除消极心态,更离不开对重大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预防和恰当应对危机以及调节危机后的创伤心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的课程体系还未关照到学生的这一重要需求。为此,把“生命关怀”作为一个重点的学习领域,必将对学生较好适应各类变化,提高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能力,体会生命历程以及增强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内容标准中针对每一级水平和内容标准,提供了活动样例,突出了课程标准的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性。心理健康课程特别强调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各类体验。如果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部分只规定出水平层级和具体内容,这种“冰冷”的要求必不利于一线教师更直观准确地理解,从而削弱了课程标准规范、指导、评价课程的作用。为此,在《内容标准》部分,配合五大学习领域的154项内容标准,对应提供了154个活动样例。这些活动样例增强了课程标准的直观性和可读性,同时也为教师运用和创生活动样例提供了指导,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于课程实践的规范、指导和评价功能。
, http://www.100md.com
第五,实施建议中针对学习评价提出了多样化且具有操作性的实施建议,突出了心理健康课程的过程评价、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要求: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不允许考试。考试(尤其是纸笔考试)是知识中心课程常用的学习评价方式,不适用于注重体验的心理健康课程。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其评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实施规范,为此,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提出指导意见成为《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该标准从学习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四个方面,提出了以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的学习评价要求。
(作者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30)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百拇医药(张汉强)
综上所述,既不能把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理解为专门化的知识,也不能理解为纯粹的活动或学生难以掌握的操作。在理解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时,应该秉持的是一种内容综合化的取向。
(四)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法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课程价值观。根据美国课程研究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从心理健康课程的本质属性及内容序列来看,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应该是一个在课程专家指导下,由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往互动,不断创生的过程。
, http://www.100md.com
三、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研制实践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对课程标准的定义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和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学校课程,从课程规范出发,都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应由国家相关部门编制,地方课程标准应由相应区域的相关部门编制。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就是为了规范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而编制的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和指导性的专门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在前期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通过对相关国内外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建立了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确定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提出了实施建议。
(一)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
通过对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新加坡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小学)》(以下简称《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的比较发现:由于国情不同,新加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主要分为两部分——课程概述和课程标准内容,相比国内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概述中多了“价值观”的阐述。我国的课程标准在结构上比较注重格式,一般分为四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 百拇医药
武汉市义务教育阶课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为了增强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接纳性,同时也为了便于教师阅读、理解和使用课程标准,还是采用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的结构框架(见表3)。
表3 《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结构框架
第一部分:
前言 心理健康课程的本质、性质和育人价值
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心理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与结构示意图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总目标
, 百拇医药
各学习领域具体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一:自我意识
学习领域二:人际交往
学习领域三:学习心理
学习领域四:生活与社会适应
学习领域五:生命关怀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课程评价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五大特点
, 百拇医药
第一,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课程的“课程边界”,避免了与相关课程的重复。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康》等均涉及一定的心理健康内容,为了避免与这些内容重复,也为了学校教师能较好把握心理健康创生主题的选择,在《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课程边界作为设计思路的重要元素加以突出。心理健康课程边界由三条线首尾连接,围成的区域构成心理健康课程的独特领域。第一条是学术基础线,由相关心理学知识构成;第二条是功能取向线,由认知、情感、行为三类积极体验构成;第三条是资源依托线,由学生身处其中的学习生活情境构成。课程边界的划定是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独特
之处。
第二,课程目标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均强调“体验”,突出了心理健康课程的亲历性与实践性。课程目标泛指学生经过学习后取得的发展结果,但心理健康课程的本质是“使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增量”,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体验特性,因此是很难划一的。为此,在确立课程目标时,就必须把“体验”作为总目标加以突出,把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活动亲历与具体实践这两种过程特性纳入课程目标当中。这也是其他同类课程不具备的特点。
, http://www.100md.com
第三,学习领域中单列“生命关怀”领域,突出了心理健康课程对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作为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既有赖于学习并养成积极心态,也有赖于缓解并消除消极心态,更离不开对重大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如何帮助学生学会预防和恰当应对危机以及调节危机后的创伤心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的课程体系还未关照到学生的这一重要需求。为此,把“生命关怀”作为一个重点的学习领域,必将对学生较好适应各类变化,提高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能力,体会生命历程以及增强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内容标准中针对每一级水平和内容标准,提供了活动样例,突出了课程标准的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性。心理健康课程特别强调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各类体验。如果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部分只规定出水平层级和具体内容,这种“冰冷”的要求必不利于一线教师更直观准确地理解,从而削弱了课程标准规范、指导、评价课程的作用。为此,在《内容标准》部分,配合五大学习领域的154项内容标准,对应提供了154个活动样例。这些活动样例增强了课程标准的直观性和可读性,同时也为教师运用和创生活动样例提供了指导,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于课程实践的规范、指导和评价功能。
, http://www.100md.com
第五,实施建议中针对学习评价提出了多样化且具有操作性的实施建议,突出了心理健康课程的过程评价、表现性评价的特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要求: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不允许考试。考试(尤其是纸笔考试)是知识中心课程常用的学习评价方式,不适用于注重体验的心理健康课程。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其评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实施规范,为此,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提出指导意见成为《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该标准从学习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四个方面,提出了以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的学习评价要求。
(作者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30)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百拇医药(张汉强)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