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119742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第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一、问题提出

    2012年,教育部对执行了十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了修订。对比新旧版本我们可以看到,十多年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绩斐然,心育体系正在不断建设完善。然而,在硕果累累的同时,我们仍要看到,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课程化、形式化、随意化、理想化、功利化等问题倾向仍旧存在。

    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常见的几种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辅导)及讲座、社团、团体辅导、主题周等,还包括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平台,如报纸、广播、宣传栏等。而在这些活动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可谓是中流砥柱。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吴增强[1]将其定义为: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钟志农[2]则强调“这样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动同年龄段全体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积极发展,以预防适应不良或发展性障碍为其使命,以团体辅导的特殊规律和特殊技巧为其操作规范的功能,是其他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所无法承载的。”
, http://www.100md.com
    虽然早期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不要开设专门课程曾有过争论,但十几年来,实践证明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3]。

    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范围内真正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中小学仍然较少,且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即使在开设了课程的地区,课程形式化、心理健康教育不受重视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学校对心理健康课程片面重视,而忽略了其他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还有一个实践上的问题,当前除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体系相对成熟的部分地区和学校外,大部分学校存在心理健康教师编制紧缺的问题,且任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往往只有一人或两人,且缺少教学经验,教研交流的机会匮乏。以闽南地区为例,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达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师生配比1:1000的要求,新入职的心理教师或如空降部队一样孤立无援,或被随意安排到其他学科教研组。而当他们好不容易得到上课的机会时,很多心理教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困惑:我应该讲些什么呢?
, 百拇医药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学校虽然已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然而时至今日,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建设仍旧一片混乱。如,课程称谓没有明确清晰的统一名称,课程标准处于真空状态,《纲要》也只是一个宏观的指导而没有具体的标准,这导致心理健康课程目标不明确、实施过程中缺少依据和评价标准。

    三、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完整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一般包含主题、目标、条件、程序和评价这五个因素。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体系时,也逐渐归纳出一个基本的设计思路,包括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主题设计和课后评价四个方面[4]。其中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这两部分是重中之重,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往往无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只是机械地照搬教学教材。

    (一)明确课程目标
, http://www.100md.com
    《纲要》规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但这种目标是宏观的,无法指导我们的实际教学。在执行时,许多中小学把心理健康教育窄化为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所开展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所以,和所有的学科一样,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要有明确的目标。学科要有总的学科目标,年段也要有符合年段的目标,具体的每一堂课都要有每一堂课程的目标。可以说,目标的建立可以起到对授课内容提前有效规划的作用,也是课后检验教学是否取得效果的重要标准,所以,建立良好的总目标、年段目标、课堂目标对于教学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整个中学阶段就是一个危机与转机并存的发展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也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需求,课程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成长的阶段性特点,抓住成长的“关键期”,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授课内容。

    然而,在没有权威指导和既定标准下,大部分教师只能自己摸索设计。从十几年来的实践可以发现,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有两种价值取向:早期的以问题为本的价值取向与近年来提出的以心理资产为本的价值取向[5]。
, 百拇医药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开展的初期,绝大多数是以台湾地区的心理辅导教材为参照,之后一段时期,市面上涌现出大量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但这些教材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理论体系支撑,二是材料陈旧、雷同,且以关注学生的不足为主[5]。进入新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成为当前心育的主导性理念,很多一线教师开始尝试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支撑,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心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和预防,而预防模式与发展模式并不冲突,而是相互兼容的[2]。在明确课程目标时,应与学生的成长历程相对应,做到预防与发展并举。

    (二)确定课程内容

    从课程内容的板块来看,不同学者往往有不同的划分。谢维兴、叶一舵[4]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有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升学与职业发展辅导、青春期与性问题辅导五个部分;姚本先、伍新春[6]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有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学业发展与生活适应四个部分;陈家麟[7]则将课程内容分为学习心理指导、智力训练、情感教育、性格教育、耐挫力培养、人际关系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发展指导、职业指导、休闲指导等十个部分。面对这么多的课程内容,很多教师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处开始。于是有的教师把所有的部分都安排上,设置若干单元和专题,年年都上,螺旋发展。然而这种方法用时过长,和我们的上课实际相矛盾,往往虎头蛇尾;有的教师则直接选择一套教材,随波逐流,上到哪里是哪里;还有的教师只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或者凭主观感受选择学生当前比较需要的,随意安排,往往学习辅导、自我意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的比例大,而情感教育、生活指导、生涯规划等的部分受到忽视,一些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也被忽略了。, 百拇医药(胡诗颖)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